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

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

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是宗教文物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宣武区法源寺内。1980年成立。法源寺是一座有1300年悠久历史的寺庙。法源寺位于宣武区法源寺前街,是北京城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是李世民为悼念东征阵亡将士所建,时称悯忠寺,后几度兴废,清雍正年间改建后更名为法源寺。1865年在此成立了中国佛学院,1973年寺庙全面修复,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中国茶叶博物馆景区图片 中国茶文化博物馆地址

1. 中国茶文化博物馆地址

云南省设立了正规的普洱茶文化宣传和普及窗口--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就在昆明正义坊钱王街86号,可以免费学习普洱茶鉴别,体验制茶,也可以在文物商店买非遗传承人手工石磨压制的普洱茶。

2. 中国茶叶博物馆

杭州茶叶博物馆不用收门票的

3. 中国茶文化博物馆地址查询

浙江省科技馆新馆开放时间为每周二-周日(周一闭馆),上午9:00-下午5:00,其中对外售票时间上午9:00-下午3:45。 地址:浙江杭州武林广场东侧 中国茶叶博物馆 龙井路88号 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博物馆 北山路40号 中国印学博物馆 孤山后山路10号 杭州历史博物馆 粮道山18号 杭州西湖博物馆 南山路89号

4. 中国茶宫茶博物馆

长春文化广场地质宫博物馆,有恐龙化石,木化石和各种矿物。

5. 中国茶叶博物馆电话号码

可以看到西湖全景,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区坐落于西湖景中村海拔最高的两个村落——翁家山村、龙井村之间,以龙井路相连。龙井馆区在设计时尽量保留了山林原有的植物、山石整体样貌。整个馆区,建在典型喀斯特风貌的龙井山山顶上,依着陡峭的山势而建,错落有致,高高低低的石阶贯穿了整个馆区。想要游览这座博物馆,就要拾级而上,登山前去

6. 中国茶园博物馆

  经营范围主要有销售茶叶、茶盘、茶具、茶食品,提供茶馆包厢等品茶论道的场所,发展本茶叶品牌全国终端零售渠道(含发展全国各地经销商及加盟商),部分较大型的茶叶品牌店同时拥有自己的茶园、茶厂、茶叶博物馆、茶旅游项目、茶学院,经验范围同时涵盖茶叶旅游业、茶叶教育培训业等。

7. 中国国际茶文化博物馆

云南茶文化博物馆可以买到好茶。这可以说是一家躲在茶馆里的博物馆,或者反过来博物馆里的茶馆,里面的展品百分之九十也是商品,会标有价格。这里通过图文形式科普茶相关的知识,包括茶的分类产地茶农经济收入等,在这里可以买到高端茶叶,当然好茶也不便宜。

8. 中国茶文化博物馆 杭州

很高兴为你解答,杭州市区有各种博物馆,唯独没有军事博物馆,我想这种类型的博物馆应该不会大肆兴建的。其他博物馆有很多,比如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杭帮菜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美术馆、西湖美术馆、浙江自然博物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等等,

9. 中国茶叶博物馆地址

中国茶叶博物馆目前共有两个馆区,双峰馆区以及龙井馆区。

双峰馆区系统生动的展示了中国茶以及茶文化,定期举行各类茶事活动。

龙井馆区介绍了“世界茶”的传播和中国茶业。

两个馆区实现了从文化展示到把茶带回家的体验过程。

温馨提示:

  (一)参观当日,须出示本人预约登记时使用的有效证件原件、本人预约二维码,同时须提供本人实时“健康码”(须显示绿色),体温不高于37.3℃且无咳嗽、气促等异常现象的,方可入馆参观。

  (二)游客进入展厅参观须全程佩戴口罩,排队和观展时请保持1.5米以上距离,避免聚集。不戴口罩者,谢绝入馆参观。

10. 中国茶文化博物馆地址在哪里

蒙山茶史博物馆

茶史博物馆:位于天梯古道起点处。由张爱萍题写馆名。馆内存列着 有关蒙顶茶的文献、诗词、标本和茶具。记载蒙茶的碑碣,是历史的佐证。各类名茶实物与历代形态 各异 的茶具相映生辉。徜徉于茶史博物馆,陶冶于茶文化,是一种高雅的享受。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蒙山茶史博物馆

类别

专业性博物馆

成立时间

1986年

所属地区

四川雅安

地址

蒙阳镇和平巷1号

馆藏精品

茶具、茶文化

建造时期

1986年

开放时间

全天

11. 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概况

滇茶博物馆的茶很好。

是因为云南气候适宜,土壤,海拨多样性,盛产茶叶。

因为茶的制作方式不同,贮藏的方式不同,产地不同,成茶的口感不同,存贮的年份不同,就导致了价格的不同,因为云南是产茶大省,全国最大的茶叶市场就在云南,所以云南的茶叶就有了价格优势。

师大 ┊ 中国遗产保护日:陕师大雁塔校区图书馆入选西安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是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日前,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西七路85号民居、井勿幕墓、民盟陕西省委办公旧址、陕西省检察院办公楼、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西安市实验小学办公楼等16处入选西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

——雁塔校区图书馆荣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月8日上午,西安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16处新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揭晓,我校雁塔校区图书馆荣列其中。

西安市政府市长上官吉庆、副市长李靖,市政府秘书长王德安,市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张伟明;我校党委书记甘晖、副校长游旭群出席了揭牌仪式。西安市规划局、文物局、文化局,雁塔区政府等主要领导以及我校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仪式由李靖副市长主持。

张伟明主任首先宣读了《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我市历史名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市文物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组织有关单位对此次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范围,建立完善的记录档案,并引导社会各界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度。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执行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好文物保护职责。各文物点使用单位要严格落实各项保护措施。

我校图书馆馆长李永明发言。他首先代表学校向西安市政府表达了感谢之情。他指出,我校雁塔校区图书馆于1957年3月建成。自落成之日起,图书馆就成为了陕师大的地标性建筑,是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为了有效保护图书馆建筑,学校分别于1989年、2010年对图书馆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更新腐朽木质,换成琉璃屋脊,并进行了油漆和彩绘,使图书馆在原有基础上更为壮观。图书馆现有藏书350余万册,采用国际先进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为读者提供智能化的自助借还图书服务。图书馆近年来不断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现有86个数据库,200余万册电子图书,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充分的文献信息保障。李永明表示,正是一代代图书馆人坚守岗位、传承文化、精心维护,才使得雁塔校区图书馆以其建筑之美和文化之雅屹立校园,散发光彩。雁塔校区图书馆能够荣列市级保护单位,既是一项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校将一如既往地把雁塔校区图书馆保护好、利用好,保护和利用并重,建筑维护与文化传承并重,使雁塔校区图书馆成为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文物建筑。

西安市雁塔区区长赵小林发言。他表示,西安是举世闻名的古都,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作为全市文物大区,雁塔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物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全区172处文物点,有6处列入国宝单位,3处列入省保单位,1处列入市保单位。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文物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雁塔区政府将以此次揭牌仪式为契机,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指导、配合各文物使用单位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想方设法凝聚各方力量,千方百计做好文物、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和保护工作。深入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壮大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让文化的根,让历史的魂在雁塔代代传承,焕发出新的光彩,为繁荣文化事业,彰显文化古韵,推动品质西安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上官吉庆市长、甘晖书记共同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揭牌。

陕师大雁塔校区图书馆

▎陕师大图书馆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从创始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学校自建校伊始,即十分重视图书馆建建设。雁塔校区图书馆建于1956年,古朴庄重;长安校区图书馆建于2004年,大气宏伟。两校区图书馆面积6.2万平方米。

陕西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

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学校图书馆设施先进、藏书丰富。截止2015年4月共有纸本藏书353万册,其中馆藏古籍线装图书25万余册, 古籍善本700余部、 9,000 余册,其中有十四部古籍善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历代石刻拓片 12,000 余通;地方志亦收藏较为丰富,尤其是陕西地方志收藏较为完备;另外,大型古籍丛书、古今名人字画收藏丰富。同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先后引进国内外电子资源约51个平台74个子库,电子图书195万册 , 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近3万种。除积极加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外,图书馆还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两种方式弥补馆藏的不足,更好地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

图书馆注重读者服务工作,努力为读者提供舒适实用的阅览环境。图书馆现有在编员工72名,内设机构有文献建设部、参考咨询部、长安校区借阅部、雁塔校区借阅部、计算机与信息服务部、图书馆办公室、雁塔校区图书馆综合办公室;现有阅览座位5322席,大部分阅览室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开放模式,自早八点至晚十点不间断开放。

图书馆管理设施日趋现代化。图书馆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Aleph500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设了馆藏中外文书刊书目数据库、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和馆藏特色文献数据库。图书馆于2014年全面引入RFID模式进行图书文献管理并实现读者借还自助化。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于 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成员馆、全国师范院校图书馆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陕西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馆、陕西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馆。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6月8日,西安市政府网站公布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其中除了师大图书馆,不乏一些民居、老办公楼老建筑等,来看看吧。

北广济街清真寺邦克楼

北广济街清真寺相传创建于明代晚期(公元1600年前后),地处广济坊,临近化觉巷清真大寺俗称“清真小寺”坊民嬉称大寺的“哨门”。清乾隆33年(公元1769年)重新翻建了寺院主要建筑。北广济街清真寺原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

邦克楼:伊斯兰教清真寺群体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尖塔、高塔、望塔,即宣礼塔。又称为:唤礼塔。中国穆斯林称邦克楼、望月楼。专门用作宣礼或确定斋戒月起讫日期观察新月,是清真寺建筑的装饰艺术和标志之一。

▎西七路85号民居

位于西七路85号,西七路开拓于民国时期,初名崇廉路。这里有著名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在老住户的记忆里,西七路上曾有许多深宅大院,那些漂亮的老式建筑,让人难以忘怀。现在,西七路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的大院内还有一座民国时建造的“将军楼”,这是民间对它的俗称,其实是一座拥有地下室的单层别墅。省供销总社调研员郑治利说:“将军楼大约建造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好像是杨虎城的一位军机处长的住所,解放后,曾是西北军政交际处。将军楼东边,据说曾是蒋鼎文公馆,形制与将军楼一样,公馆位置就在现西七路七天酒店的地方。”

▎井勿幕墓

井勿幕,原名井泉,字文渊,1888年2月12日出生,陕西省蒲城县人(今属铜川广阳镇井家原)。井勿幕的父亲名叫井永汲,字绠斋,因一目失明,人称“井瞎子”。“井瞎子”继承祖上巨富,平素乐善好施。

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井勿幕先生。他是陕西省最早的留日学生,也是陕西省最早的中国同盟会会员。

1945年11月19日,井勿幕被国民政府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衔。陕西军民为怀念井勿幕的不朽功勋,曾将井勿幕在西安居住过的四府街更名为“井上将街”,并在街南端城墙上凿开一门,名“勿幕门”(今小南门)。2008年12月,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政府对荒芜的墓地再次修葺,又立了一块纪念碑,上面同样用隶书写着:“辛亥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纪念碑。”

▎陕西省检查院办公楼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位于西安西新街1号,西新街因“新城”得名,其发展变化也与新城的沿革密不可分。今天的西新街不仅是行政大街,还是一条繁华热闹的商业街。报话大楼、西安市青少年宫等都是街上的标志性建筑。西新街东起新城广场,西至北大街,长432米。西新街街北与新民街、皇城西路交会,街南与尚朴路相接。1927年开拓,因位于新城西而得名西新街。1966年曾改称人民路,1972年恢复原名。

▎陕西省民政厅办公楼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位于西安西新街1号(东院),西新街因“新城”得名,其发展变化也与新城的沿革密不可分。今天的西新街不仅是行政大街,还是一条繁华热闹的商业街。报话大楼、西安市青少年宫等都是街上的标志性建筑。西新街东起新城广场,西至北大街,长432米。西新街街北与新民街、皇城西路交会,街南与尚朴路相接。1927年开拓,因位于新城西而得名西新街。1966年曾改称人民路,1972年恢复原名。

▎西安市实验小学办公楼

西安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50年,学校位于西安市尚德路125号,校园占地8266.9平方米。

▎西安市基督教南新街礼拜堂

南新街礼拜堂位于西安南新街10号。民国8年(1919年)由西安商界基督徒集资修建,建堂时占地11亩,附属房屋20多间。“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和院落被占用。1980年落实宗教政策,开放教堂,占地面积约1亩。1990年,教堂(包括临时搭建的附堂)可容纳800人礼拜。陕西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陕西省基督教协会、西安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均设于此。2005年公布为西安市保护性建筑。

▎原市委礼堂

原市委礼堂位于正学街,靠近繁华的南院门,比较热闹。也许是受到正学书院的影响,位于书院旁的这条小街(正学街),很早便成为笔墨纸砚商铺一条街,到省城考试的学子,都要在此购买文房四宝。这条小街从此便得名笔店巷。到了清代,民间还曾俗称这里为“穿心巷”。1932年,笔店巷改造完成,南头被打通,与南院门、马坊门相连,街道两边的商铺也进行了统一的改造。从那时起,因为街西曾有明代的正学书院,笔店巷正式改名为“正学街”。正学书院的位置,大约在原陕西省图书馆旧址和南院门市委礼堂处。

▎陕西省供销总社办公楼

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陕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作社事业的重要发祥地。成立于1936年的延安南区合作社是毛泽东主席当年亲临视察、多次表彰过的模范合作社,是陕甘宁边区合作事业的一面旗帜。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0年3月成立了陕西省合作局,1952年10月召开陕西省合作社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陕西省合作社联合社,1954年9月改名为陕西省供销合作社。

陕西宾馆别墅群

高新区丈八北路1号

南城清真寺

南城清真古寺位于和平门附近东仓巷西面的西五道巷内,大概建于康熙二十年。当年西安回民除了主要分布在西大街附近外,在南城的东仓巷一带也有聚居。寺院最早是为当时驻扎在西安八旗军中的汉军旗和蒙军旗中少量穆斯林的宗教生活而就近修建。乾隆年间,阿贵到西安调研回民问题,将南城清真寺等两座寺院遗漏(当时城南附近有两座清真寺),日后广为流传的西安穆斯林居住区的“七寺十三坊”说法中就没有了南城清真寺。80年代末,碑林区委党校搬出了城南清真寺,回民筹资进行了重修,比原来的气势规模有所增加。尤其是寺内砖雕木雕石雕工艺精湛,难得一见。

大麦市街38号民居

西大街桥梓口十字北边的大麦市街。38号大院离桥梓口十字不远,在大麦市街的路西。走过一家米线铺子,便能看到两扇朱砂大门和旁边的青砖墙。曾经参与大院修缮设计的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张炜先生告诉记者,大麦市街38号大院是民国中期的建筑,属于西安市传统民居保护工程第一个完工的项目,2007年,他们对这里的屋瓦、墙面等进行了修补,由于周围的环境限制,整个大院没能全部恢复,不免有些遗憾。和38号大院紧挨着的,便是丁家的新式楼房。丁家从乾隆年间便定居在了大麦市街的回族聚居区。解放初,丁家将南院卖给了某贸易公司,后来贸易公司又将此处转给了市公安局招待所,没想到脱离了丁家的这处南院,反而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除了这13个地方

还有原市政府礼堂

原市政府市长楼

和民盟陕西省委办公旧址

哪位伙伴有他们的老相片

或者知道他们的故事

可以告诉小编哦

文章来源 摘走网

微刊发布:每周日晚发布最新一期《微享周刊》,敬请留意微信提醒。

查阅往期:回复对应期号(阿拉伯数字)即可获取相应微刊。如输入数字【119】,将会收到第119期的内容。

喜讯 | 长安区政协文史资料图书《水库建设在长安》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 《水库建设在长安》 ●

近日,由长安区政协组织编写、西安出版社出版的文史资料图书《水库建设在长安》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并颁发捐赠证书。

《水库建设在长安》采取口述实录的手法,真实记录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长安人民在县委、县政府带领下,认真贯彻落实毛泽东主席“水利农业的命脉”的指示精神,削山筑坝、兴修水库的壮丽史诗。该书的公开出版,填补了我国上世纪开展轰轰烈烈的“水利工程大会战”专门史料图书方面的空白。

《水库建设在长安》重点记录了兴修石砭峪水库等水利工程中战天斗地的奋战场景和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他们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豪迈气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计名利、不怕牺牲的高尚情操,是激励后人铭记历史、永远奋斗的鲜活教材,具有“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该书公开出版后,受到上级政协、文史专家等各方面的肯定,认为该书内容丰富、史料详实,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内容来源:长安区政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