烩羊杂碎

羊杂碎是宁夏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宁夏区域内各地均有制作,由羊的头、蹄、血、肝、心、肠、肚等混合烩制而成,故又称“羊下水”或“羊下脚”。在宁夏区域内,既是风味小吃,又是宴席上人们喜爱的传统名吃,一碗香味四溢、色泽鲜艳的羊杂碎,上面漂浮着一层油色,红绿点缀其间。那红的是辣椒油,绿的是葱、香菜末,油色下面是乳白色的鲜汤,喝一口鲜汤再吃一口羊杂碎,不腻不膻,味道香醇浓郁。宁夏羊杂碎因为制作独特历史悠久而闻名全国,尤其以吴忠羊杂碎、银川烩羊杂碎、固原羊杂碎比较著名,其中吴忠的羊杂碎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羊杂

中文名:烩羊杂碎

主要食材:羊杂碎

别名:吴忠风味羊杂碎

荣誉:全国清真名牌风味食品

探访呼和浩特回民区特色美食——羊杂碎

说起呼和浩特美食,一定不能错过羊杂碎。呼和浩特的羊杂碎铺到底有多少家?实在难说,反正横街斜巷,直道弯路,到处都有。每天一大早,一碗羊杂碎,一个焙子,对于那些喜食羊杂碎的本地人来说,算得上是比较讲究的早点了。

羊杂碎是呼和浩特的一道正宗的美食,如同北京的砂锅爆肚沈阳老边饺子西安羊肉泡馍。羊杂碎何时出现在呼和浩特,无人知晓。据说,满族有个传统风味小吃叫阿玛尊肉,亦俗称努尔哈赤黄金肉,已有400年的历史。据清代《竹叶亭杂记》中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凡用兵及大事必以此祭。“煮豕既熟,按豕之首、尾、肩、肋、肺、心排列于俎,各取少许,切为丁,置大铜碗中,名阿玛尊肉”。传说清代就有人受阿玛尊肉的启发,就地取材,在青城选羊的头蹄五脏烹之,用勺连汤舀在大铜碗中,在旧城闹市上叫卖。

其实,呼和浩特的民间流传着很多羊杂碎起源的传说。有关乞丐和财主的故事最为有趣,传说早年间青城有个高门大院的财主,从外地回来,见有个乞丐在他家的院外倚墙盖起个茅屋度日,顿生恼怒,欲羞辱他一番使其离去,便大叫要吃全羊席,命家人杀了一只羊,将羊蹄五脏抛出墙外,一下子砸塌了乞丐的茅屋。乞丐跑出门却心中一喜,正愁没吃的呢,没想到食从天降,便立刻将这羊蹄五脏洗好切罢,投入锅中。熬到肉香醉人时,盛了满满一碗,美美地吃了起来。那财主嗅到香味,上墙看了一眼问道:“你吃什么呢?”乞丐回答道:“吃全羊呢”,财主十分恼怒,:“胡说,全羊在我家锅里煮的呢!”乞丐看了财主一眼又说:“你吃的是外全羊,就那么一个味,我吃的是内全羊,五脏五味哟!”财主气恼地回到家里,嗅嗅刚开锅的羊肉味,又跑到院外嗅嗅墙那边飘过来的味,猛地吼道:“娘的,再杀一只,把羊肚子里杂七杂八的都给我剁碎,今天吃内羊肉。”从那以后,有了羊杂碎这个美食名,有了青城的羊杂碎小吃

羊杂碎看似简单易做,实际做起来很不简单,除了调味外,原料非常讲究,要用新鲜的羊内脏来做,用冷冻的效果出来就差太多了。

下面就随着小编探访一下这地道的青城羊杂碎吧。

材料:羊肺、羊肚、羊肠;葱、姜、蒜、花椒、香菜末

调料:羊肉高汤,盐、醋、味精辣椒油

羊杂碎看似简单易做,实际做起来很不简单,除了调味外,原料非常讲究,要用新鲜的羊内脏来做,用冷冻的口感可就差太多了。

回民区的百年老店内,熬羊杂碎用的高汤也有百年的历史了,百年来加料,滤渣,再加料,越熬越香。

加入调料包,煮上半个钟头,让调料味道充分融入高汤。

放入切好的羊肺、羊肚、羊肠。

慢慢搅拌,细细熬。

待羊杂充分吸收了高汤的味道,口感就变得又嫩又Q弹。整整熬了20分钟,让人期待已久的羊杂碎终于可以出锅咯!小编的口水简直要留成河了哈哈哈~

刚出锅的羊杂碎,加上一些香菜末,再配上地道的老旧城焙子,这味道……不多说了,再说就要咬到舌头了。

羊杂碎于焙子,就像是喝咖啡必须要放伴侣一样。如果要给焙子加一个定语的话,那小编觉得我们可以叫它——杂碎伴侣。

焙子这个名字起的实在,起的憨厚,甚至一点也不像是能入口的食品名字。焙子有咸有甜,还有一种白焙子。甜(咸)焙子中因为揉进了胡麻油、咸盐(或糖)和干面混合在一起,所以会变了口味,油酥鲜香;白焙子则什么也不放,完全是面的原味,不过,配上羊杂碎正好中和了口味,也是不少人的最爱。很多人吃羊杂碎时都要就着咸焙子或白焙子一起吃,至今小编还没见过就着甜焙子吃羊杂碎的。将焙子掰成小块堆在碗里,蘸上碗里的汤和辣油吃,用一句广告语说就是“这酸爽,简直不敢相信”。小编是觉得,这一吃法有点类似陕西羊肉泡馍

康提示:老中医认为,这肥而不腻,多味合一,富有营养的羊杂碎吃了可补五脏,提神气,开脾暖胃,健筋骨,延年益寿。冬天吃暖心暖胃,夏天吃痛快淋漓。

目前,呼和浩特地区的羊杂碎也有好几种口味,按口味分,有清真的、纯肚的;按地域分,乌兰花的、巴彦淖尔的等。制作过程大同小异,口感略有不同,像乌兰花羊杂碎里面就加入了土豆条、羊肠和羊肝,其他的则没有这些。呼和浩特知名羊杂碎店有光明路的乌兰花羊杂碎、胜利路的道北羊杂碎、文化宫街二附院北门的二牛羊杂碎、光华街的贝尔羊杂碎。一碗上好的羊杂碎端上来,先观其色,碗面上漂着一层红油,红油冒着气泡,看着就要流口水。然后闻其味,上好的羊杂是没有异味的,有的只有满鼻的香气。吸一口汤,从口腔到腹内一下子便热了起来,香气开始蔓延全身,这个时候,你会觉得这一天都将充满生气。

羊头羊杂汤的做法大全?

处理好的羊杂洗净,冷水下锅焯水,盛出

起油锅用葱花、姜片和花椒炝锅,再放羊杂炒一下,最后加适量料酒翻炒去腥

倒入热水或温水烧开,转小火一直煮大概半个多小时,直到煮到汤变白就可关火(煮到15分钟的时候放盐调味)

煮成这样香浓的白汤就可以了

放香菜开吃(按个人口味可以放点白胡椒粉,也可不放)

可以配个烧饼一起吃哈哈

生羊杂汤的做法大全

羊杂汤的做法
材料
主料:羊肝,羊血,羊头肉,羊耳朵,羊肚
配料:大葱,大蒜,香菜,醋,盐,白糖,高汤精,胡椒粉
做法
1、先将买来的熟羊杂分别切好。
2、将葱切片、香菜切段、大蒜切末。
3、烧一锅开水,放入除羊血外的所有主料和盐、高汤精、白糖煮3分钟,撇去浮沫,加羊血煮1分钟,最后放入葱、蒜、香菜、醋、胡椒粉、香油即可出锅。
小诀窍
汤中要多放醋和胡椒粉,味道才会香浓开胃。羊血很容易熟千万不要煮过火,而失去脆嫩的感觉。
简介羊杂汤,主料当然就是羊内脏啦。 其实,跟人一样,内脏下水也要分三六九等。 鹅肝就是贵族,而猪肝、鸭肝、鸡肝、羊肝甚至牛肝都是平民的。我不知道单从内脏构造作用来说,鹅肝和猪肝有什么区别,而且我觉得,相对一小块少得可怜的堂煎鹅肝,别说无法得到美食最基本的饱暖之美,就是那入口即化的口感也只是一瞬即逝;但一大碟用猪油、白糖葱花刚刚爆炒出来的乡村猪肝,那种猪油的诱惑,入口粉嫩无比的惊喜以及舌尖触碰到的白糖微甘,对好多人来说却是一直的惦念。好多美食家都兼学者,文人写美食都不太靠谱,很容易夸大某些感觉,经过一番吹捧和立言著书后,本来应该是平等的食物,往往会变得等级分明。 我觉得,要看美食书,一定要看真正吃货写的,真正的吃货就是什么都敢吃,什么都敢试的那种人,因为吃得多吃得奇,才有对比,会对食物有比较客观的评价。就我个人吃过的内脏来说,像鹅肝拥有入口即化的感觉的内脏下水其实非常多,比如在广西北部湾有一种莆扇鱼的肝,就是内脏中的精品,比起鹅肝就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好多所谓的美食家大概从来都没有亲自听说或者尝试过吧?而很多人一听到内脏下水就退避三舍,那更不可取。 说穿了就是:美味未必和价格贵贱有直接关系。今天就用身边常见的羊杂碎做一道好喝的羊杂汤,我认为用羊杂碎来做的汤当以广西苗族的“羊憋”为第一,“憋”在南宁白话中是“屎”的意思,羊憋顾名思义就是用羊的巴巴做的汤,不过你不用害怕,不是用真的屎,而是用牛羊反刍胃里的青草汁,经过多次过滤得到的精华,再用姜、酒、辣椒、茶辣、薄荷、蒜苗和香菜等配料去腥除菌,最后放入羊杂碎,是一道闻者让人惊恐吃起来欲罢不能的汤;其次就是壮族的特色羊杂汤,壮族羊杂汤就显得温和多了,壮族石山地区养的羊肉质细嫩,膻气较小,最适合口味清淡的人,某一年春天,在广西百色,巧遇一家羊肉店,店里有各种各样的羊肉吃法,白切羊肉,水煮羊骨、黄焖羊蹄,但我独对用香菜、薄荷、沙姜做出来的羊杂汤印象深刻,每次回想起这股味道,便会勾起馋虫,同样欲罢不能。 少数民族的美食就是自成一派,做法奇异却都特别重视口感和味道,本来就是最值得一试的料理。
材料
(2人份):
食材:羊肝200克、羊肾1个、羊肚200克、羊心1个、薄荷、紫苏、芫茜适量
调料:盐2克、米酒10克、生姜10克、沙姜10克、淀粉适量、生抽5克、蚝油5克、油10克
做法
1、羊肚,用流动的 水冲洗干净表面杂质,再反复加入淀粉搓洗,直到洗至异味减少。
2、羊肾用刀对半切开,用刀挑去白色筋络,并切成十字花刀。
3羊肝也切成薄片,放到料理碗中,加入清水浸泡。
4、洗干净的羊肚改刀切成细条,同样放到料理碗中加清水浸泡;切成十字花刀的羊肾也是浸泡水里;羊心也是切好泡水里,并分别在水里加入少许米酒,可以去腥,大约浸泡至没有血水。
5、生姜沙姜分别拍碎,薄荷、紫苏、香菜洗净切成细丝备用。
6、锅烧热,倒入油,把生姜沙姜倒入锅里炒出香气,而且两种姜都炒得略焦黄。
7、把羊肝、羊心、以及羊肾从水里捞起,倒入锅内,加入生抽、蚝油一起翻炒至变色。
8、倒入清水或高汤,大火煮开,煮3分钟左右。
9、再倒入羊肚。
10、再次大火煮滚,用勺子撇干净表面浮沫,调成中火再煮10分钟,至羊杂都熟透。
11、最后加入切好的三丝,迅速捞匀,加盐适当调味即可。
小诀窍
1、羊杂清洗干净至无异味,否则会导致整道汤都功亏一溃。如果不习惯羊膻味的,可以将所有的羊杂碎都经过焯水后再做汤。
2、紫苏、薄荷、香菜都很容易栽种,可以自己在阳台上种一些,想吃就拔几根,往往可以在菜品中画龙点睛。
3、沙姜是一种有特殊香味的调料,岭南人吃白斩鸡必须要配姜葱碟,这个姜不是指生姜,而是指沙姜,如果那家酒店的白斩鸡的姜葱碟配的生姜,那他不用捞了,可以直接执笠啦!不过,其实用沙姜煮汤是广西少数民族的特色,特别是煮内脏汤,能起到去腥增香的作用。
4、炒两种姜一定火候要均匀,火候不能太大,能将沙姜和生姜都煸出香气,又正好表面金黄最好。

羊杂汤是一道普通的菜品,这道汤里面包括了羊身上的好几部分的肉,主要是羊头肉,另外会加入羊肥肠、羊肝以及羊心等等,在制作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加入姜、味精以及食盐等调料,总的来说,这是一道制作简单,而且非常滋补的汤,详细制作过程如下。
最正宗的羊杂汤的做法:
材料简介
主料:羊头肉800克
辅料:羊肺50克,羊肥肠(大肠)50克,羊心50克,羊肚50克,香菜100克
调料:大葱60克,姜30克,大蒜(白皮)50克,盐15克,味精3克,胡椒粉1克,料酒25克,醋
制作方法
1.把羊肺气管灌入清水,冲水使肺内污液倒出,反复多次,至羊肺色白,用刀在每叶肺上横、直划一刀,深入一半。挤出液水,用水冲一下,下锅“出水”,煮开,去血沫,洗净,切成4厘米长、2.5厘米宽的长方块,再入锅煮几分钟,用清水泡上待用。
2.将羊大肠、羊肚加盐揉搓,去黏液及肚油杂质等,放入开水锅中煮几分钟,羊肚刮去白液,将羊肠切成2厘米长的段,羊肚切成3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羊心剖开,除尽血污,入锅煮几分钟,捞出切片;羊头除去毛,入开水锅煮10分钟捞出,去尽头骨,拆下羊脸、舌、耳朵,羊头肉切成5厘米长、2.5厘米宽的块,耳朵、羊舌切薄片。
3.将各种羊杂、葱结20克(打结)、姜块25克(切片)等放在沙锅内,加清水烧开,去浮沫,加黄酒,加盖用小火焖烧3小时,去姜、葱,加盐、胡椒粉、葱花40克(切花)、姜末5克(切末)、蒜泥、香菜末等,端锅上桌。
健康饮食
香菜:服用补药和中药白术、丹皮时,不宜服用香菜,以免降低补药的疗效。
禁忌:
暑热天或发热病人慎食之;水肿、骨蒸、疟疾、外感、牙痛及一切热性病症者禁食。羊肉的吃法很多,爆、炒、烤、烧、酱、涮等等不一而足。不过因为它有一股令人不快的膻味,而受到一部分人的冷落。建议在烹调羊肉时,可以加入适量的料酒 生姜,这样不仅可以去膻气,还能保持羊肉原有的风味。
当然,羊肉虽好也不是人人皆宜。比如,发热的病人、腹泻的病人和体内有积热的人就最好不要食用。

羊肉烩面羊汤正宗教程?

一、熬羊肉汤

羊肉烩面原料标准(以100碗为例) 用材:

羊肉6kg,羊骨头12kg,羊油1.5kg,生姜200g,大葱500g,花椒20g,八角30g,三柰10g,老桂皮10g,茴香10g,草果10g,良姜10g,小丁香4g,食用盐20g、料酒40g,鸡架3kg,

制作方法:

1、羊肉切成大块,同羊骨架一起用清水洗净,再放入清水中浸泡约1小时后捞出;羊油洗净切成丁;生姜拍破;大葱挽结;将花椒等香料用纱布包住,制成香料包。

2、将羊骨架放不锈钢桶中,掺入清水约60千克,用大火烧沸后,撇净浮沫,再放入羊油丁、生姜、大葱,倒入料酒,用中火煮约2小时后,放入香料包(用羊骨架压住),续煮约1小时至香味溢出时,放入羊肉块,改用小火煮约5小时,至羊肉软时,调入精盐,将羊肉捞出晾凉,另将汤面上的浮油撇净(留用),即成羊肉汤(此时桶中汤汁约剩45千克)。

3、熬羊肉汤时亦可在汤中加入鸡骨架,以增加汤的鲜味。

二、制作面坯

原料:

高筋面粉10千克,精盐200克,色拉油适量。

制法:

1、将面粉与精盐和匀,再加入清水约4千克,揉成稍硬的面团后,盖上湿纱布饧约10分钟。将面团反复揉搓,然后再给面团盖上湿纱布饧约10分钟。揭开纱布,再揉搓至面团表面光滑,接着将面团搓成直径约6厘米的长条,然后下成每个 重125克(湿重)的剂子。

2、将每个面剂搓成长15厘米、直径约3厘米的圆条,盖上湿纱布饧约5分钟后,再用擀面杖擀成15厘米长、8厘米宽、1.5厘米厚的长方形面片,并在面片上均匀地抹少许色拉油,即成烩面面坯,将其整齐地摆入托盘内,用保鲜膜盖严,约20分钟后即可进行抻拉。

3、夏季可在面团中加入少许食用碱。这样既可防止面团变酸,又可增加面团的筋力。

三、准备调料原料

熟羊肉1500克,豆腐皮600克,水发粉丝600克,水发黄花600克,水发木耳600克,香菜300克,当归、枸杞各30克,精盐、鸡精、味精、鲜味王、香油、羊油、糖蒜、油炸辣椒各适量。

制法:

1、熟羊肉切丁;豆腐皮洗净切成丝;水发粉丝切长节;水发黄花撕成细丝;水发木耳撕成小块;香菜洗净切节;当归、枸杞用清水浸泡10分钟;糖蒜、油炸辣椒分别装入小碟内。

2、将羊肉丁、豆皮丝、粉丝、黄花、木耳分成50份;将当归、枸杞入锅加清水熬出味后,分别舀入50个大海碗内,再分别往碗中放少许精盐、鸡精、味精、鲜味王及羊油,即准备好了调配料。

四、拉面煮面

1、取一块烩面面坯(面片),两只手掌向上托住面片的两头,再用两手的拇指按住面片两头的边缘,然后两只手掌左右抻拉(手臂基本不用力),将面片拉成长约1米的片,接着两只手掌上下晃动,手臂均匀用力,将面片继续抻拉成约3米长、8厘米宽、01厘米厚的面片,最后用左手夹住面片的两头,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配合,将面片横着撕成约3厘米宽的面条,即可下锅煮制。

2、小锅上火,注入羊肉汤1250克,烧开后即下入拉好的面条,并用手勺将面条轻轻拨散,使之受热均匀,待锅中汤汁再开后,下入一份配料(羊肉丁、豆皮丝、粉丝、黄花、木耳),煮至面条、配料均熟后,起锅装入放有调料的碗中,再舀入锅中汤汁,淋少许香油,撒上香菜,随糖蒜、油炸辣椒碟上桌,即成。

羊肉老汤烩面做法二

制法:

1、选择新鲜羊骨35千克。

2、将羊骨砸成寸段(肋骨不用砸)放在水中浸泡3-5小时,取出在开水中汆15分钟以上,3、放在60千克左右的开水中大火熬制3个 小时以上(大火熬汤,小火炖肉,大火出汤速度快且白亮,骨中钙质易溶解),

4、加入温水化开的羊脑浆(脑浆和温水比例为1:3)3.5千克,改小火煮1小时。

5、白汤浓稠时,加开水30千克,并放入浸泡的生羊肉17千克,改中火煮半个小时至羊肉熟透。

6、捞出羊肉再改大火煮制,一次添开水15-20千克,直至总量达70千克以上。此步骤做的汤可一次取100碗,把它过滤后,放置不锈钢汤桶中。

特别提示:

第一锅汤的煮制时间一定要充足,可以大火煮制5-6小时;第二、三锅汤煮制时间在1小时以内,火最大为中火;第四锅汤需加大火力,使羊骨之营养物质尽数析出,此汤也可作火锅底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