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书院遗址

永城书院遗址

永城书院遗址位于桂东县大塘乡船塘村,时代为清。

2012年,永城书院遗址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遗址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1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30米处。

增城挖掘出迄今岭南地区保存最好的明代书院遗址

莲花书院遗址日前在增城西部被整体挖掘出来,是迄今岭南地区保存最好的明代书院遗址。

莲花书院遗址俯视图,可分明地看到五层平台结构

最新挖掘出书院遗址

城西部的最高峰南香山腹地,沿一段尚未完全开发的盘山路,逶迤行至东南麓的半山腰,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最新挖掘出的一座古代书院遗址豁然在目。

此地林泉静谧,鸟鸣山幽,真是读书的好环境。可回望来路,今人都感觉崎岖,实在难以想象,近五百年前,年逾古稀的岭南先贤湛若水是如何率领门徒在此建起了这座莲花书院。

考古队员为之欢呼,这是整个岭南地区保存最好的明代书院遗址,布局严整而考究。稍作清理,即可见五层平台依山而建,中轴线上的台阶将门楼、诸生馆、讲堂、正堂与偏堂彼此相连。特别是讲堂所在的第四层,还散布若干雕花精到的红砂岩柱础,由此感应古人崇文办学的诚心,格外牵动视线。

教育史的学者们更是惊喜,因为在湛若水所创办的近三十所书院中,这是目前唯一经过考古发掘出来的,与他的著述、诗作、地方志等完全吻合,文物互证,是明代岭南文教兴盛的重要遗存。

王阳明平分天下讲席

学者们考证,由湛若水直接创立的书院有近30所,若再加上弟子门人为他而建且他曾去讲学的,总计超过35所,广东地区就有22所。湛若水生活的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号称广东书院极盛时期,新建了86所,而他一人撑起的书院就占到四分之一。有明一代,广东书院数量后来居上,仅次于江西浙江而跃至全国第三,首开岭南教育的勃兴局面。作为心学集大成者、教育家的湛若水,地位超拔。

目前已清理的莲花书院出土遗物中,有一件刻有“乙巳春泉翁书(書)”的红砂岩残碑极为珍贵。湛若水号甘泉,碑书上的“泉翁”就是指他。结合其生平,可确定“乙巳”年为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这一年湛若水已经八十高龄,这所历经三年多建设才于1540年开课的书院,是他晚年在家乡兴办的规模最大的书院。

湛若水之醉心教育,几乎到了“无处不授徒,无日不讲学,从游者殆遍天下”的地步,除了在岭南地区广布心学,他还将讲坛设到足迹所及的南京扬州徽州衡阳等南北各地,全国学子慕名追随从学的多达3900余人。在那样一个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的时代,一位来自遥远岭南的名师,却拥有何等惊人的影响力传播力。

明代是心学登上儒家讲坛并撼动程朱理学正统的时期,湛若水与另一位心学代表人物王阳明(即王守仁)一见定交、相与同道,二人既意气相投又各自阐发不辍,一时形成“广宗”“浙宗”,平分天下讲席,《明史》中都记载下了“天下言学者,不归王守仁,则归湛若水”的盛况。

古稀之年开始办学讲学

湛若水虽遵循的是传统士子读书、仕进、为官、授业的轨迹,但他的心学修为、高寿以及对书院教育的极端热衷,又带来了许多传奇性。

29岁时,湛若水成为岭南心学开创者陈献章的门生,从此“宗自然”、讲“静坐”,三年后悟出了“随处体认天理”,深得老师嘉许,终以学术衣钵——江门钓台见赠,被认定为白沙心学的正宗传人。39岁时,他才北上继续科考,中了进士,结果一路为官,历任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一直到75岁才得致仕(退休)。

哪怕在今天,年逾古稀都应是休养生息之时了,四百多年前的湛若水却迎来了他一生中最纯粹、繁忙的办学和讲学时期,他在广州惠州衡山、南京等地新建的书院就有十五六家。湛若水有一首《四居吟》“罗浮春花发,西樵夏木蕃。天关秋水清,甘泉冬背寒”,描述自己晚年春居罗浮山朱明书院、夏至西樵山大科书院、秋来广州天关书院、冬住增城甘泉书院的讲学生活。旁人或以为惬意闲适,细作思量,辛苦奔忙的师道热肠也历历在目。

这样的忙碌,或许也正激发了湛若水异乎寻常的生命活力。他以如此高龄,还数度远赴韶州、衡山,沿途讲学,直到95岁谢世前半月,还在广州的禺山精舍讲堂问学……

老广州人会记得,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广州东风东路与法政路交汇之处,还有一条天关里,后来因马路扩建而消失。此处就是天关书院所在的位置,与湛若水致仕后所修的宅邸湛家园相邻。当年这所书院吸引了数位年越七旬、八旬、乃至百岁的老者前来,拜在湛氏门下。一时间,师生弟子皓首相聚研学,传为儒林美谈,这段著名的“天关六皓”佳话,被屈大均录入《广东新语》,流芳后世。

“乙巳春泉翁书(書)”残碑

突出人在教育中主体地位

在增城莲花书院遗址的讲堂外,还保留着几处表面光滑的大石头,隐隐刻有“大坐石”“小坐石”“鼓石”等字样,学子静坐遐思的意趣尽在其中。

今日站在书院平台四下望去,已看不出有良田环绕的迹象。当年在如此远离市声之处营建书院,实在耗费甚巨,以至于湛若水有过“一二十年俸入之囊罄於此”的记录。后来他又设法说服县官,准许开垦书院四周十多顷无主荒地以作“赡田”“义田”之用。经过数年耕耘,“馆谷”收入越来越多,除了用于资助学生外,还修建院舍、改善排水系统,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办学规模。而这在湛若水所办的那么多书院当中,绝非个案。

湛氏门下为何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程朱理学在明中叶之后已流于僵化,以“自然为宗”“体认于心”的心学,就带来了极大的思想解放。湛若水和他的老师一样,为书院学生们选择了鸢飞鱼跃、优游山水的学习环境,但他在白沙先生“静中养出端倪”的学说基础上,生发出“随处体认天理”“动静一体”“学心而已”等主张,突出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又为士人践行心学提供了许多“可下手之处”。

何为“随处”?湛若水解为“随心、随意、随身、随家、随国、随天下”,进而他将书院的学习生活,以及师生、家人、主仆之间的相处也视作“随处”,将日常生活中对兵农、钱谷、水利等“实业”的学习也视作“随处”,将科举应考的举业也视作“随处”……他教育学生“养心”“应事持敬”“事上磨练”,从中体认天理。这极大地缩短了“心学”与普通民众、教育与人生的距离,因为天理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要靠随处存养和扩充人的善端去获得。

广东书院自此立学术标向

还有一个颇具意味的现象。由于古代广东学术起步较晚,宋元时期广东书院被尊奉祭祀的多为岭北学术精英,如韩愈、苏轼、周敦颐等。这说明当时广东本土学术尚未形成气候,广东书院的文化个性尚不足以与岭北地区相抗衡。直到湛若水大办书院、且每以祭祀白沙先生为己任,弘扬心学,局面才发生了显著改变。

从尊祀白沙先生开始,明代广东书院的祭祀对象有了根本转向,邱濬、湛若水、霍韬、方献夫、庞嵩、黄佐、海瑞等广东本土的精英逐渐成为地方上书院祭祀的主要对象。自此,广东书院才真正开始拥有本土的学术大师所主导的书院祭祀系统和学术标向,这也呼应了明代岭南文教崛起的社会变化。

陈白沙: 从祀孔庙岭南一人

从祀孔庙是古代社会朝廷正统对于真儒的至高肯定,意味着对其学术成就、儒家修养以及个人道德的全面弘扬。自古以来,岭南得以从祀孔庙的只有明代陈献章一人。

陈献章(1428—1500),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诗人。他因长居广东江门白沙村读书、讲学,史称白沙先生或陈白沙。陈献章少时曾师从江西理学家吴与弼,后因“未知入处”而返乡。他在家乡筑春阳台闭门读书,静坐十年,终于悟出“静养端倪”“自得之学”,完成“作圣之功”,开创白沙心学,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独尊地位。自此明代学术“始入精微”(黄宗羲语),并传递出思想解放的清新学风。

1483年,明宪宗下诏请他入京,途经广州时,白沙先生乘坐官府依照古礼所配备的“公车”,从城北往城南巡行,引得成千上万羊城百姓围观,盛况无两。

从38岁开始,白沙先生在家乡设馆讲学。他强调“为道当求诸心”,领着前来追随读书的弟子们优游山水、吟风弄月,追求“鸢飞鱼跃”的诗教悟道之境,以“学贵自得”“学贵知疑”为核心,开创了岭南第一个成熟的学术派别“江门学派”。后来,随着弟子湛若水、张诩、梁储、林光等人仕途精进,同时持续讲学、广办书院,白沙心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不仅深深浸润了直至清代岭南士子的学术风尚和行为方式,而且促使“岭学”首次登上中国儒家文化舞台的中心。1584年,陈献章与王阳明一同入祀孔庙。在此前后,出现了岭南书院教化大兴、粤籍士大夫群体形成、地域儒学先导进入主流正统等一系列新气象,广东已不再是贬谪蛮荒之地的代名词。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建军:陈献章、湛若水堪称广东最早的教育家

记者:湛若水在学术上主要继承了老师陈白沙的心学理论,在书院教育、岭南学术推广普及方面做出了很突出的贡献,可说是开明代岭南教化的标志性人物,在全国也享有盛誉。他凭借的是什么?

王建军:可以说,开启岭南儒学学统的是陈献章,但树起岭南地域儒学旗帜的却是湛若水。湛若水之办书院,以“祀白沙”为号召,成就却超越了陈献章的教学传统。在此,湛若水做了几件重要的工作:一是诠宗旨,他修订了陈献章的“静中养出端倪”之旨,提出了“随处体认天理”新宗旨;二是构书院,使得陈献章心学有了固定的教学传播场所;三是立祠祀,使得陈献章心学成为书院教学的制度性知识资源;四是定规制,湛若水颁定《二业合一训》《大科训规》《大科书堂训》《求放心篇》《心性图说》等规制性的条例,明确详实地规定了书院学生的为学旨趣、修习课程、尊卑礼仪、作息制度等一系列思想与行为的准则,使讲究自然自得、质朴自由的陈献章心学得以纳入书院式的教学组织之中,完成其与传统书院教学的接轨。

总之,湛若水的教育思想在继承与发展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以“随处体认天理”为一代讲坛宗旨,与王守仁半分天下,掀起了明代讲学风潮,影响了明代中后期上百年之学风。特别是对推动广东地区的书院讲学影响更为深远,使白沙、甘泉学统得以扎根于岭南地域,成为广东地域儒学研究开始走向独立成熟的一面旗帜,也标志着广东书院走上了自主成熟的发展阶段。

记者:湛若水在书院管理方面的思想和做法,您认为最有价值的地方在哪里?

王建军:湛若水在书院管理方面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将理论学习与修身实践通过制度管理得到了有机结合。湛若水订有《大科训规》和《大科书堂训》,就把“随处体认天理”的内蕴整合进入了制度化的教学安排之中,在学生的书院生活中寻找“下手用功处”,并且强调一个“敬”字,应事持敬。可见,湛若水将高深玄妙的心性之学,置放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这种书院管理理念在中国书院管理制度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但是,由于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湛若水书院管理思想的意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古代史学界大凡谈到书院制度,都以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为标杆,这里面有传统教育价值取向的问题。湛若水所强调的“随处”,基本都是民众生活、劳作的内容,就与传统教育价值观念的“重道轻器”“重本轻末”相背离,所以得不到明、清两朝学术正统的重视,当代学术界也有所忽视。

记者:如何评价湛若水与陈献章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王建军:陈献章、湛若水在广东教育史上是开风气的人物。明代之前,广东还没有称得上“教育家”的人物。在明代,他们两人的教育成就不仅在广东最有影响,而且影响到全国,为岭南儒学的崛起和明代广东教育的提振奠定了基础。

来源:金羊网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赵小满

永宁寺遗址游玩攻略 永宁寺遗址位于哪个城市

1. 永宁寺遗址位于哪个城市

仰韶遗址

【仰韶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75公里处渑池县仰韶乡仰韶村。面积3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4米,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遗址。著名的仰韶文化即以1921年首先于此处发现而得名。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再次进行发掘。发掘仰韶及同类遗址所获得的丰富资料,为研究仰韶文化的性质、类型和分期打下了基础。仰韶文化分布于黄河中游,以河南、山西、陕西为中心,时代距今约六七千年。

王湾遗址

【王湾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约3公里处郊区谷水镇王湾村涧河东南岸第一台地上。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195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发现该遗址,1959年秋、1960年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曾两次进行发掘,共揭露面积3350平方米。遗址包括新石器时代,以及周代、晋代、北朝诸时期的文化堆积。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一般可达3米左右,又可分为王湾一期(仰韶文化)、王湾二期(过渡期)、王湾三期(河南龙山文化)遗存。王湾遗址提供了研究由仰韶到龙山过渡期文化的资料,证实定了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承袭关系,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2. 永宁寺介绍

台级宽三十八米,高度为一百四十米,下层基座东西一百零一米,南北九十八米。

3. 永宁寺文物

1、宣化古城位于张家口市,有“京西第一府”之誉,是张家口市十分重要的旅游区。宣化古城旅游区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城,至今已有126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军城、皇城”,现如今是河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中国的塞外明珠。

景区内现有七大旅游景区,共20处旅游景点,大辽文化城——辽代地下的艺术殿堂、明清历史文化一条街、城垣遗址公园、宗教文化、中国古葡萄园、碾沟生态景区等。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由此得名,是京城以西第一座府城,人称“京西第一府”。现在的京西第一府文物古迹众多,有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个“京西第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京西第一钟楼——清远楼,京西第一鼓楼——镇朔楼,京西第一墓——下八里张世卿墓,京西第一砖雕——宣化五龙壁砖雕,京西第一日僧塔——立化寺塔,京西第一石塔——柏林寺石塔以及宣化拱极楼、九龙壁等景观,丰富精深的古城文化、建筑文化、佛教文化、辽代墓葬文化,使人在游览的同时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增进身心健康。

2、鸡鸣驿是历史上京畿地区地位最重要的驿站之一,号称“极冲”,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最富有特色的邮驿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

鸡鸣驿原称鸡鸣山驿,坐落在河北省怀来县西北部,鸡鸣山东南脚下。该驿因山得名,因驿设城,以驿名定城名,鸡鸣山驿始建于元代。成吉思汗统一了草原后,又率兵西征,在通往西域漫长的大道上,设置“站赤”(驿站),从而形成了鸡鸣驿的原始雏形。几经变革,到明永乐年间,成为京师北路的第一大驿站。直至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汰驿站,开办邮政”。曾为形成中国邮政最早雏形而立下汗马功劳的鸡鸣驿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鸡鸣驿城占地面积22.5万平方米,全城周长约2000米,高11米,设东西城门。有驿丞署、驿馆等古迹。现存的 庙宇有泰山庙、文昌庙、城隍庙、龙王庙、财神庙、白衣观音殿、永宁寺等7座。城内闻名的建筑还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逃往西安途中,留宿鸡鸣驿时原指挥署所在的贺家大院。

鸡鸣驿是我们国家目前邮政考古、机要考古的活化石,它不仅在中国邮驿史上独占鳌头,而且在古代建筑史、古代交通史、古代军事史,乃至世界邮驿史的研究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堪称文化瑰宝。

3、万全右卫城位于河北省万全县城北约15公里的万全镇。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筑土城,明永乐元年(1403年)在德胜口始筑右卫城,取名德胜口堡。明永乐二年(1404年)置万全右卫所于此。明宣德五年(1430年),明王朝于今宣化置地方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万全都指挥使司”,以统辖京师西、北各卫所,右卫由改称“万全右卫”。明正统三年(1438年)用砖包砌城墙,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重修并增筑南关。一直到明末清初,万全左、右卫始终是宣府镇西路的战略支撑。1983年、1990年两次维修。万全右卫城为宣府镇上西路路城所在,参将驻地。处在张家口西北翠屏山长城脚下,北依野狐岭,南濒洋河,扼坝上坝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万全右卫地境,西、北以明长城为界,南以洋河为界,东至今张家口市以东十几里处山区。作为辖张家口堡、膳房堡、新开口堡、新河口堡、洗马林堡。

4、蔚州古城周长3800多米,城墙高11.5米, 有3座城门,东安定门,上建有景阳楼,南景仙门,上建有万山楼,西清远门,上建有广运楼,4座角楼,24座敌楼,1100多座垛口。三座城门外均建有瓮城、二级瓮城。城外有护城河,河深10米多,宽20多米。古城轮廓为不规则形状,南面宽阔,北面狭小,东西两面多弯不平直。古城不开北门,而在北城垣上修筑玉皇阁。城内以东西南北四大街为主干线,形成以鼓楼与南门对称,南北大街为中轴的建筑格局。历史上蔚州地区以汉民族文化为主流,可在古城形制上却一反汉民族传统"礼制"严格讲求:方正端庄、经纬分明、中轴对称的规划而建设,是蔚州古城最大特色。由于历史原因,古城遭受了一定破坏,但古城风貌基本没有改变,加之古城内衙署、寺庙、楼阁、民居众多,仍有明、清古城遗风。

古城现存1600多米北城墙、南门、蔚州署、玉皇阁、真武庙、常平仓、灵岩寺、南安寺塔、鼓楼、城隍庙、财神庙、清真寺等诸多古建筑。南关中现存释迦寺、关帝庙。东关外还建有天齐庙。

历史上古城还建有,文庙、火神庙、三官庙、双松寺等建筑。

4. 永宁寺是哪个朝代的

是洛阳的永宁寺塔。此塔虽已无存,但在史书上有记载,是历史上有名的一座巨型佛塔。据《洛阳伽蓝记》卷一所记,永宁寺塔有九层,木构,“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有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刹上有金宝瓶”,“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户皆朱漆,扉上有五行金钉……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

此塔建成后二十年,被大火所毁。当时百姓眼巴巴看着这座高大的宝塔被烧毁,无不为之悲恸。后来传说失火那天在东海上看见木塔正随着一股烟云升上天去。这也许是一种寄托之情了。

5. 汉魏故城永宁寺遗址

洛阳的名胜古迹: 龙门、白马寺、天子驾六博物馆、 古墓博物馆 、汉光武帝陵、 龙马负图寺、玄奘故里、二程故里、范园(范仲淹陵)、邵雍故居、 汉魏洛阳遗址、 隋唐遗址公园/永宁寺塔址、二里头遗址 、千唐志斋。 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 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馆藏文物40余万件。 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蜚声中外。

6. 永宁寺位于今天的哪里

上海浦东永宁寺。永宁寺的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昌邑路856号.

7. 永宁寺是最早的

“阏支此地曾歌舞,别起妆楼对暮山。马首垂杨青一带,锦裆红袜射雕还。”这首清人李良年的诗里阏支借指萧太后,暮山指的就是鸡鸣山。下花园因为地名之说出于辽史,也让地域之名和萧太后有了一份不解的历史渊源。

作为战略要冲的下花园自古就系中原地区经紫荆关、居庸关、倒马关三关通往塞外的被誉为“绾毂南北,仰控东西”的口城。下花园西有老龙背之险要,东有鸡鸣山之巍峨,南有玉带山之映带,形成三山鼎立之势,滔滔洋河从三山间蜿蜒流过……

鸡鸣山见证契丹崛起

公元916年十一月,辽太祖阿保机率诸部兵三十余万在平定西北诸部后,又回头“攻蔚(今蔚县)、新(今涿鹿)后,迅速以鸡鸣山和老龙背为依托沿洋河构建了军事基地,进而往西攻占了武州(今宣化)、往东攻占了妫州(今怀来)、儒州(今延庆)五州,当时辽史记载斩首一万四千七百余级。自代北至河曲逾阴山,都纳入了辽的实际控制范围。同时便于军事政治上的需要辽改武州为归化州(今宣化),妫州为可汗州(今怀来)。

五年之后公元922年,晋王的代州刺史李嗣肱在夺取了归化州(今宣化)后,李嗣肱又依托鸡鸣山和洋河军事工事相继又收复了妫州(今怀来)、儒州(今延庆)俩州。至此经过数次战争争夺,使鸡鸣山突出的战略位置凸显在以后的燕云十六州里作为重要军事政治文化资源,得到辽的自始至终的重视而名声大噪。

公元938年后,整个张家口地区随同燕云十六州纳入契丹的实际版图中。史料记载会同五年(公元942年)辽太宗经过鸡鸣山南幸,直抵南京(今北京)去处理朝政。从那时起鸡鸣山下就成了辽连接“五京”的重要通道。

鸡鸣山西侧,北有燕山,南有洋河,东西大道贯通南京和归化州城的重要作用和周边优越的地理环境,也为后继把下花园定位辽的皇家花园奠定了重要基础,也见证了一段民族融合的历史飞跃。

2013年下花园区作协在收集挖掘地域民间故事传说中,重点以鸡鸣山为中心收集了蔚州(今蔚县)、新州(今涿鹿)、武州(今宣化)、妫州(今怀来)、儒州(今延庆)五州辽时期的民间传说人文故事。从民间故事角度也佐证了以鸡鸣山为中心环老龙背沿洋河作为军事屏障的重要作用。从民间故事传说中初步提炼整理和考证了阿保机骑兵夜渡洋河、李嗣肱火烧辽军粮草、辽宋对峙辛庄子金沙滩、兵戈铁马定方水等,顺洋河沿线发生在下花园地域内战事的可能性。

目前洋河旅游路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发中,能继续挖掘出辽文化的散落遗珠,必能为后继的文化旅游增加更为 厚的地域人文色彩。

磁炮窑村辽时期的军工厂

2014年初,结合《走进下花园》的文史资料,下花园区作家协会又对磁炮窑村进行了重点考证。上世纪八十年代下花园磁炮窑村曾出土辽代磁炮数百枚,在周边县区引起了较大震动。该村距离下花园区南7公里的郊区。有农户75户,村民170人,劳动力66人。耕地面积563.3亩。

村庄现有辽代烧制磁炮窑遗存一处。据老乡们讲,解放初,村中老窑林立,现在,就剩这座了,文革那年,学大寨,平毁的最多。

契丹是典型游牧民族,公元916年据史料记载,张家口境驻扎辽国军队就有近十七万之多。我们能相信在这个村落密密麻麻林立的竖立着日夜烧制磁炮窑所,窑口夜夜通红,这么大规模的一个兵工厂,该是多么宏伟壮观的场面。

可是沧海桑田,现在就剩下这一座窑口,孤零零的竖立在清冷的阳光里。当时心情异常沉重,寒风穿透厚厚的大衣打的让人颤抖。

在老乡指点下,拨开冻土层发现最多的是辽金时期的牛腿瓶,这让我们感到欣慰,屏住呼吸在试想一千多年前的辽宋对峙,这些简易的由一个游牧少数民族发明的手榴弹,在对中原的汉族军队作战中所起的作用。

我们由此也在猜想,他们跨上战马,于冲锋之前投出这种爆炸装置所给予对方所造成的混乱和恐惧。然后再以少数民族特有的冷酷和沉默挥刀冲入敌阵,所向披靡的站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有趣的是阿拉伯人自10世纪起,即称中国为“契丹”。成书于13世纪晚期的阿拉伯兵书《马术和军械》,将火药称为“契丹花”,管状火器称为“契丹火枪”“契丹火箭”。我们想一定意义上辽时期的磁炮和对火药的娴熟运用,可能对欧亚大陆都产生过更深远影响。

把眼光收回,这就是中原的农耕文化和塞北的游牧文化第一次交融。我们在碎片中仔细找寻希望复原一场战争对决。进而以此希望复原一个朝代对地域的人文影响。

还是到村后的一片山坡,发现了一件无釉的瓶底,疏松胎质中,夹杂着一些细细的颗粒,而且烧结温度明显偏低,有着典型的辽瓷特征。磁炮就是早期手榴弹的原型,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大规模的窑厂?当时坝上四县(张北、尚义、康保、沽源)为契丹人游牧地,下花园处在坝上坝下的分割位置,有没有更深入的政治战略关系?我们没有进一步分析,我们把这些碎片仔细的收集了起来,这为进一步研究丰富辽在下花园的文史资料又提供了可贵的现实依据。

在碎片中把一个历史重新拼接,在拼接中下花园辽的文史挖掘可以透析出整个辽的崛起、壮大与发展的全貌。

公元936年,中国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二百年。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失岭北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之于南方犹如岭北行省之于北方,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地缘战略价值巨大,元朝时就被称之为腹里。

其实我们一直在想,燕云十六州为传统汉人聚集农垦之地,武力的征服不代表地域的真正稳定,在金戈铁马中是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盆地之 竖立的这座兵工厂,从另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游牧民族即将崛起在历史舞台前的强大和隐隐的一份焦灼,这也考验着一个新的统治者的睿智和眼光。

占领燕云十六州之后,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时在辽的管辖区域内,存在着多种经济结构和两类不同的生活方式。契丹、和奚、室韦等族还是以游牧和狩猎为生,奴隶制仍占主导地位;汉人和渤海人则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过着定居生活,封建制占主导地位。

军事政治上的连接和需要,让下花园这个四季分明灌溉设施便利的盆地小城,越来越成为当时属于归化州(今宣化)的一个重要军事文化交流枢纽。

皇家御花园与萧太后

取得燕云地区后,辽的统治者采用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进而健全了北面官和南面官两套不同的统治机构,缓和了民族关系,促进北方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公元983年辽景帝病逝后,辽萧太后实际掌握了辽的政治军事政权,倡导的“劝农桑、轻赋税、重纺织”执政思路中更显民族安抚和政治中和。

萧太后(萧太后名萧燕燕,汉名绰。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公元969年,耶律贤即位为景宗,封萧燕燕为贵妃,旋册立为皇后。)实际掌握了辽的政治军事政权,展露了一个女政治家的才能和眼光,摄政期间由于鸡鸣山的重要历史作用,在下花园开辟了上、中、下三个皇家花园。

其实我们一直在猜想建造上、中、下三个皇家花园的真实目的。它确实推动了地域的发展,劝农桑背后是发达的农业,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成为牧业经济的重要补充;燕云地区的赋税是辽朝的重要收入之一,它不仅增强了国力,而且对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人民生活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辽朝统治者大多十分重视农业,对农业采取支持、鼓励、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因而使历来被视为互相矛盾、彼此冲突的农牧业两种经济,在辽朝统治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和谐、稳固、统一的整体,将矛盾和冲突化为互利互补,使农、牧业共同发展繁荣,农民和牧民在辽朝疆域内各得其所,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创造了独特的、比较完整的管理体制。这是辽朝统治者的功绩和成功的经验之一,也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发展和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之一。

据清《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保安州西四十里为上花园,州西三十里为下花园。相传辽萧后种花处。”当时下花园地处盆地风调雨顺有洋河灌溉,农业发展在轻税赋下是何等迅速。短短数年经过战乱的辽代燕云地区农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此后数年又有了“鱼盐枣栗之饶”之称。以南京(今北京)为最,在辽王朝境内最为富庶,是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甚至官员设置上也是“多财赋官”。“劝农桑轻赋税重纺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天下大定,社会发展才是真正的政治考量。“多财赋官”的背后是欧亚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的稳定贯通,实现了更大意义上的以商富国战略布局。一个游牧民族从武力到经济的贯通是何等的眼光和雄心勃勃的胸怀。

遗址公园建设重现皇家御花园风采

公元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后辽利用宋的“岁币”又对上中下三个花园进行了扩建,在花园里广种珍惜花卉、树木,使这里成为了赫赫有名的皇家御用花园。下花园也由此而得名。

结合《京西明珠下花园》的考证萧太后时的上、下花园中,种植最多的花木是杏花、梨花、丁香、芍药、山丹、迎春、凤仙 石榴、蔷薇、玉簪、菊花、大丽、鸡冠等一些自然花种。直到今天这些花木在上、下花园栽培也很普遍。她在上、下花园居住时,还写出了两首《讽谏歌》,从中可以看出她的求贤和民族融合心情:“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兮进取贤臣。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

“丞相来朝兮佩剑鸣,千官侧目兮寂无声。养成外患兮嗟何及,福尽忠臣兮罚不明。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育兮爪牙兵。可怜往代兮秦天子,独向宫中兮望太平。”

“澶渊之盟”后的一百余年,两朝按时遣贺,岁岁通好,并在各自边境地区开放了贸易榷场。辽宋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双方社会的繁荣发展。据后人考证,其间双方互派的使节达1600余人次。双方人员往来,大都要往返鸡鸣山大道。从西京(今大同),经过归化(今宣化),出居庸关,至燕京(今北京)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一派繁荣景象。

宋辽友好往来的120年间,欧阳修、苏辙、沈括、刘敞、苏颂等北宋著名人士和契丹使臣给后人留下许多诗篇。苏颂的《和就日馆》诗:“戎疆迢递戴星行,朔骑奔驰束火迎。”“每念皇家承命重,愧无才誉副群情。”都生动描述了辽国迎接宋使的情形,反映了当时苏颂忧国忧民、肩负和平友好使命的责任。苏辙在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辽道宗大安五年)出使辽朝,在其《奉使契丹二十八首》中的《渡桑干》一诗中就写到:“会同出入凡十日,腥膻酸薄不可食。羊修乳粥差便人,风隧沙场不宜客。”

而在苏颂的笔下,经常吟咏的是辽国奇异的风光,“珍重诗翁饶藻思,剪裁风物宜新。”“沙底暗冰频剜马,岭上危径罕逢人。”(苏颂《和富谷馆事》)“人向万山峰外过,月从双石岭间升。”(苏颂《和就日馆》)在马上极目远眺,山弯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星罗棋布一般散落在山上,村中不时飘出几缕炊烟。在他看来,那几缕炊烟是那么的温暖,于是就有了“白草悠悠千嶂路,青烟袅袅数家村。”(苏颂《过土河》)的诗句。可以想见,这里的山水在一代名家、使臣苏颂的眼里是如此的神奇,有一种中原所没有的大气,令人荡气回肠。

明《长安客话》记载:“鸡鸣山之西三十里为上花园,又三十里为镇城(今宣化),上花园相望有下花园。并辽萧太后种花之所,遗址尚存。”由此可见,沧海桑田,历史沉浮,这些辽的遗迹逐渐在辽末、金、元三朝到明时就剩下遗址可辨了。

关于萧太后在下花园的民间传说中演绎了多种版本,多以忠厚贤良出现。如今她的形像深深融入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2018年经过多方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在区开关厂附近挖掘重建“辽中花园遗址公园”将再现辽的皇家花园盛景。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辽圣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年)真宗近臣路振以贺契丹国主生辰使的身份出使辽国,受到萧太后两次接见,路振这样描绘当时见到的情景:第一次是在文化殿正式接见,“国母约五十余,冠翠花,玉充耳,衣黄锦袍小褧袍,束以白锦带。方床累茵而坐,以锦裙环覆其足。侍立者十余人,皆胡婢,黄金为耳珰,五色彩缠发,盘以为髻,纯练彩衣,束以绣带。”第二次是在辽圣宗的生辰宴会上,“国母当阳,冠翠凤大冠,冠有绥缨,垂覆于领,凤皆浮。衣黄锦青凤袍,貂裘覆足。”

距路振出使辽国仅仅间隔一年即公元1009年萧太后病逝。由于她的教导,辽圣宗皇帝亲政后国内政治清明,受到了各民族拥戴。为了祭奠萧太后的丰功伟绩在辽太平四 (公元1024年)辽下旨在鸡鸣山山腰修建了中寺后改为永宁寺,作为辽代典型皇家寺院,意为庇护一方平安之意。也是作为政治人物的萧太后所做的历史贡献被民间认可进而走进庙堂供养的实证。

这也让鸡鸣山环绕的这座小城有了博爱与忠厚的美誉。纵观整个历史,只有辽代才是下花园地域人文精神中“厚德、明理、包容、博爱”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现在山脚下辽时期萧太后遗留的凉亭中,仿佛依旧能看见这个历史风云人物用她睿智的目光流连驻足于山水花园间,护佑着一方平安

8. 永宁寺塔遗址

世界公认的七大奇迹: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和亚历山大灯塔。(排名按建造的时间顺序)

1.埃及胡夫金字塔

塔高146.59米

相当于40层大厦

建造时间:约公元前2631年

建造地点:埃及开罗吉萨附近

胡夫金字塔是唯一现存的古七大奇迹

在公元519年永宁寺塔(塔高147米)建成之前,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2.巴比伦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又称悬苑,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传说是公元前6世纪由巴比伦王国王为其患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现已不存。

建造时间:约公元前6世纪

地点:巴比伦,幼发拉底河河东,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50里左右

3.阿尔忒弥斯神庙

阿尔忒弥斯神庙是希腊神话阿尔忒弥斯女神神庙

建造时间:约公元前550年

建造地点:古希腊爱菲索斯中,约在今土耳其的伊兹密尔南50公里。

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神庙被黑若斯达特斯焚毁。该神庙至今只剩下一根柱子。

考古学家们用刷子而不是铁铲在这里工作了多年,才终于确认这就是《圣经》里曾经提到过的那座著名城市以弗所的遗址。

4.奥林匹亚宙斯神像

宙斯(Zeus)是希腊神话众神之神,是奥林匹亚(Olympia)的主神,为表崇拜而兴建的宙斯神像是当世最大的室内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

石灰岩材质

建造时间:约公元前457年

建造地点:希腊奥林匹亚城

神坛据说是用献给宙斯的各种祭品的灰烬造的

宙斯神殿是希腊的宗教中心,由城邦和平民送来的祭品种类很多。几百年来,一直在露天神坛叩拜宙斯。

5.摩索拉斯陵墓

摩索拉斯陵墓位于哈利卡纳素斯,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筑为长方形,面积是40米乘30米,高45米,旁边以石像作装饰。

如今也只有一些残骸

此陵墓著名之处除了它的建筑外,还有那些雕塑。摩索拉斯陵墓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制造,每人负责陵墓的其中一边。

6.罗德岛太阳神巨像

这座巨像建在罗得市港口的入口处,公元前282年完工。它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的青铜铸像,高约33米。巨像铸造完工后过了56年,毁于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倒在地上千年。

7.亚历山大灯塔

建造时间:约公元前281年

建造地点: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附近的法洛斯岛上

9. 永宁古寺在什么地方

活佛济公不是寒山寺的僧人。

济公(1130年或1148年-1209年),俗名李修缘,号湖隐,法号道济,台州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南宋高僧,后人尊称为“济公活佛”。

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 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

10. 永宁寺遗址位于哪个城市的

北魏洛阳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约75 [1-4] 平方公里,是中国当时规模最大的都城。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对汉魏故城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与扩建,至宣武帝时建成规模宏伟的北魏洛阳城。东魏天平元年(534年),迁都邺城,拆毁洛阳宫殿。元象元年(538年)在东、西魏邙山之役中,北魏洛阳城化为废墟。北周宣帝时期欲迁都洛阳,命人在北魏洛阳城的废墟上重建洛阳,规模比北魏更大,但第二年周宣帝即崩,工程遂停止,大业元年隋炀帝营建隋唐洛阳城,北魏洛阳城此后彻底废弃。 [5]

北魏洛阳城遗址在洛阳市区东15千米处,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外郭城长、宽约10x7.5公里,面积约75平方公里。 [6] 人口约70余万。 [6] 1954年开始,对其进行了勘察与发掘。基本查明了城垣、门阙、街道格局、护城河、金墉城、宫城、永宁寺、灵台、太学遗址和刑徒墓地等。北魏洛阳城的形制布局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鲜卑族汉化、多民族融合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永城造律台遗址游玩攻略 河南永城酂城造律台

1. 河南永城酂城造律台

萧何的一生,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对于萧何造律一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历史上并无记载,史书只载萧何等人在《秦律》的基础上,修改制定了《汉律》。

  在今河南省永城市酂城镇的南边有一个村子叫酂南村。在酂南村小萧楼居住的大多数是萧姓人。据72岁的萧祖远说,他的祖辈是从江西迁来的,当时有兄弟三人,形成了三个村庄,目前已有400余年。他家族目前留存下来的家谱是从萧氏十三世时续写的,至今传到了十八代。至于这个村的来历和萧何有没有关系,谁也说不清。但是,在这个地方,却流传了一个造律台的传说。

  公元前202年,刘邦灭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刘邦封萧何为酂侯,酂县为其封地。相传,刘邦把制定法律的事情交给了萧何,萧何张榜招纳天下有才华的学子,共同研究制定法律。萧何封酂县一个叫丘生的为“谋事官”,命其在一年内造出律典。于是,丘生回到老家酂县,在高约百米的大土台上搭间茅屋,闭门写律。

  就在花落桃熟的季节,丘生的妻子在给丘生送饭的时候,路过一个桃园,看见桃子被风吹落一地,就顺手从地上捡起两个桃子送给丘生,庆贺丘生造律成功。却不料,这一行为触犯了丘生造的律中不守妇道的“贼律罪”一条,被丘生休回娘家。

  丘生的母亲知道儿媳被休,非常生气,要求丘生撤回休书把儿媳追回来。丘生认为自己造的法律,还没有颁布天下,执法人出尔反尔,怎能教育别人不违法呢?他没有听从母亲的话,也没有追回妻子。丘生之母问丘生:“背母休妻,按你的律条该当何罪?”丘生不料自己竟触犯了自己写的法律,犯了“不孝罪”,该自尽。丘生性格刚正,以身殉法。

  丘生死前,把《治汉律典》的上部交给了母亲,下部藏在了自己的棺材里。后来,萧何为了得到下路律典,命人打开棺材,拿出了下部。萧何把上下两部 律典一并交给刘邦,刘邦在翻阅下部时,看到一条律法,“扒坟盗墓罪当斩”,按照此部律条,萧何违反了法律,应该当斩。刘邦于是问萧何:“此律制定合理,依爱卿来看应何时生效。”萧何听到刘邦的赞赏,一时得意竟说:“按律法编纂好之日起便应生效,昔日丘生背母休妻,自己以身殉法。”于是,萧何招来了杀身之祸。

  就这样,民间有“丘生造律萧何犯,不斩萧何律不成”的说法。

  这则故事史书并未记载,只是民间传说。但也可见,法律的威严在民间百姓的心目中是一点也不容触犯的。这处丘生造律的土台也保留了下来,并被传为萧何造律台。

2. 河南省永城市酂城镇造律台

永城市是河南省下辖市。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素有“中原门户、豫东明珠”之称。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万亩,人口163.8万人,辖29个乡镇、769个村(社区)。

永城交通便利 区位优越。北依陇海、东傍京沪、西临京九,连霍高速、永登高速、济祁高速在境内形成“工”字型交通骨架,郑徐高铁在永城设站,国道311、343东西贯穿全境,沱浍河复航、三洋铁路、引江济淮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立体交通通达四方。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打造并拥有了“汉兴之地、能源之都、面粉之城、生态之市、长寿之乡”五张城市名片,享誉国内外。

扩展资料:

永城市的建制沿革

永城境内有原始社会晚期人类聚落10余处,王油坊遗址、造律台遗址、黑堌堆遗址等均属龙山文化范围。

夏,永城市境属豫州之域。

商,境内出现了棘国、攸侯国两个小国家,有永、酂和芒诸地。

西周,市境大部属宋国,西南部属焦国。春秋,大部属宋国,西南部先后属焦、陈、楚。战国,先后属宋国、楚国。

秦,境内设置砀县(今芒山镇),属砀郡,芒县(今陈集镇刘寨村南)、酂县(今酂城镇)属泗水郡。公元前206年,属项羽西楚国。

汉,境内有芒县、酂县、敬丘侯国(今太丘镇)、建成侯国(今侯岭乡二郎庙湖),属沛国谯郡,而北部砀县一部(今芒山镇)归梁国所有。东汉,光武年间改芒县为临睢,明帝时改敬丘为太丘。临睢、太丘、酂县属沛国,砀县属梁国,建成侯国废。

三国属魏,境内临睢、太丘、建平、酂县属谯郡,砀县属梁国。

西晋,临睢、太丘、建平三县并入酂县,属豫州谯国,砀县并入下邑(今砀山县),仍在梁国(亦称梁郡)境内。另有部分属于郸县(今丹城镇)之地。

东晋十六国,太宁三年(325年),县境属后赵;升平三年(359年)属前燕,太和五年(370年)属前秦;淝水之战(383年)后属东晋。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酂县属梁郡所辖;元徽元年(473年),“置徐州,立新昌郡,以酂县属之”。

北魏建立后,酂县划归谯州临徐郡,后废。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永城市境属徐州粱郡;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市境西南部为南兖州马头郡下邑县辖区,东北部为徐州砀郡砀县辖区;

北齐时,境内置安阳县(今芒山镇保安山南),砀县并入,属彭城郡。这一时期,永城县境所辖诸县并入酂县,县域以酂县为主。

隋,复置酂县,属谯郡。大业六年(610年),割彭城、睢阳二郡之地置永城县,治所在马甫城(今西城区)东北3里。芒砀山以北地区属梁郡砀山县。

唐,永城、酂县属河南道谯郡。武德五年(622年),永城县治所迁于马甫城(此地势较高,为一山丘,又名无影山);贞观十七年(643年),酂、永城二县直接归亳州管辖,砀山县属宋州辖区。

后梁,升砀山县为辉州;后唐,废辉州复置砀山县,属单州,永城、酂两县属亳州。

北宋,永城市境所辖仅包含永城、酂二县,永城、酂县属淮南东路亳州。

金,兴定五年(1221年),因永城为淮北要地,在芒山地区设置保安军镇,升永城县为永州,脱离亳州管辖,辖下邑、砀山、酂县。砀山县治曾沉于水,迁址于保安镇(今芒山镇)。

3. 永城邞城造律台开发

这是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的身份证号码开头

永城北依陇海、东傍京沪、西临京九,连霍高速、永登高速、济祁高速、郑徐高铁、311国道、郑永省道贯穿全境。永城因汉高祖刘邦在芒砀山斩蛇起义被誉为“汉兴之地”;永城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长寿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百强县(市)。境内有芒砀山、陈官庄烈士 园、日月湖、造律台、崇法寺塔等景点。

4. 永城造律台遗址 概览

旅游的话,有:

1.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在永城市芒山镇,交通比较便利。里面有四大景区20多个景点,特色旅游是汉文化体验,有名的景点有汉梁王墓群(中国最大的汉墓群);刘邦斩蛇碑(汉高祖刘邦在此斩白蛇起义留下的,号称千古奇观);夫子崖(孔夫子留下的);陈胜墓(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墓)等等。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不少。

2.陈官庄烈士陵园,有淮海战役纪念馆。也是AAAA景区,在陈官庄乡。

3.日月湖,在永城新城和老城之间,2014年刚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4.崇法寺塔,宋代佛塔,在永城市西城区(老城),不过周边环境尚待开发,环境不怎么样。另外还有造律台,据说是萧何造律的地方,目前还在开发,如果想痛快玩玩可以去芒砀山,如果不想太远,就在日月湖转转吧,免费的。

5. 永城市造律台

永城市这个城市的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永城作为河南省的十个直管县之一,可以说近年来的永城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像2016年永城市的经济总量就达到了467亿,而且永城还入选了全国百强经理县,由此可以看出永城这个城市的经济基础也是挺不错的。

说到永城市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永煤对于永城来说功不可没,以前在永煤没有发掘之前,当时的永城经济也是比较落后的,自从永城煤炭资源的开发以后,可以说直接带动了永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曾经的一个小县城也成为了一个文明富强的城市。

其实说到永城市的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永城市的地理位置,地处我国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地带,可以说交通位置还是比较优越的,而且近年来的永城经济总量达到了以后,永城就开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淘汰原有落后企业。

像永城其实还是一个有名的旅游城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芒砀山景区就位于今天的永城市,除了芒砀山景区还有造律台、汉梁王墓群、崇法寺塔、陈官庄烈士陵园、日月湖,所以说近年来的永城也在大力发现旅游业和服务业,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永城市的发展潜力还是相当大的。

6. 永城造律台是什么意思

永城属于河南省商丘市,是河南省商丘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因城屡遭水击不破而得名,取意“永固之城”。永城位于河南省最东部,豫、皖两省接合部,芒砀山耸立于北,浍水环绕于南,东接徐淮,西连梁宋,是河南省东引西进的桥头堡,素有“豫东门户”之称,被誉为“豫东明珠” 。商代永城境内建有棘国,有永、芒、砀、酂等地;隋大业六年置县,金代为州,抗战期间为中共豫皖苏边区省委所在地,1996年撤县设县级市,2014年成为河南省直管县。2016年被河南省规划建设为商丘市域副中心城市。永城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长寿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百强县(市)。境内有芒砀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陈官庄烈士陵园、日月湖、造律台、崇法寺塔等景点。

7. 永城市造律台公园

一、基本情况 永城市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置县,距今已有1398年历史。1996年10月撤县设市。全市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万亩。人口140万。下辖29个乡镇(12镇17乡),732个行政村,6687个村民组。永城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5个重点扩权县市 一。 全市现有党委(组)58个(市委1个,乡镇29个,市直企事业28个),党总支29个,党支部1613个(农村732个、乡镇直310个、市直560个),共有党员38029名。

二、永城优势

永城市地处中原腹地,是一个以煤炭、面粉、旅游、电力为主导产业的新兴能源城市,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扩权(县)市之一。全市地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耕地162万亩,总人口140万人。市内土地平坦,光照充足,水源充沛,交通便利,商贸发达。同周边县市区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十大投资发展优势:

一是区位和交通优势。永城位于河南省的最东部、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的中心,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是河南省东引西进的桥头堡,北依陇海,东傍京沪,永青铁路纵贯市境,311国道、连霍高速、永淮亳高速和已规划的郑徐高速铁路横穿东西,通讯发达,人口密集,是周边10个县市中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二是矿产资源优势。永城市地下矿藏丰富,有煤炭、磁铁矿、高岭土、大理石等,各种矿藏达17种之多,且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其中,以煤炭的储量最大,全市优质煤储存面积达621平方公里,远景储量100亿吨,精查储量50亿吨,年开采能力已达1400万吨以上,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

三是面粉资源优势。全市盛产80多种农业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棉花产量最为集中,是全国优质小麦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粮、棉、油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百强、河南省20强,其中,小麦产量丰年可达8亿公斤。近年来,依托丰富的原料,面粉生产加工业异军突起,截止目前,全市面粉生产企业已达140多家,年生产加工能力达35亿公斤,是目前唯一的“中国面粉城”。2005年以来,已连续在这里举办了四届中国面粉食品行业经贸洽谈会。今年将在这里召开第五届中国面粉食品博览会。

四是旅游资源优势。永城的旅游资源在豫东一枝独秀,特色突出,境内北部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芒砀山旅游区,名胜古迹遍布其间,有孔夫子避雨处、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斩蛇起义处、三国名将张飞寨和西汉大型王室陵墓群等。尤其是西汉自梁孝王刘武以下八代梁王、王后及大臣的地下王陵,斩山作廓,穿石为藏,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在其中发掘出土的金缕玉衣、四神云气图等,被历史学家称为“敦煌前之敦煌”。南有代表龙山文化的中国第一部成文律典的诞生地——酂城萧何造律台,王油坊黑固堆文化遗址;还有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抗大四分校旧址等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五是电力资源优势。永城市境内已建成发电厂5座,总装机容量已达到240万千瓦,其中最大的裕东电厂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电力供应充足,凡在永城境内的企业,均可按投资商要求送电到指定地点,年供电率在99.7%以上。由神火集团投资建设的60万千瓦电厂项目已于近日奠基,这一项目建成后,将使永城境内的发电能力达到300万千瓦。

六是土地资源优势。为搭建项目落地的平台,近几年来,我们强力推进工业集聚区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永东精铝工业区、沱南综合工业区和永西煤化工区等三个主园区和轻纺、羽绒加工、饲料包装、皮革加工及瓷土开发等五个专业小区的发展布局。其中三个主园区的规划面积约19.2平方公里,凡是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均可在园区落地建设。同时,我市废弃厂房、采煤塌陷区、废坑塘、废窑坑、空心村等可改造用地面积很大,建设用地的挖掘潜力巨大。相对沿海经济 发达地区,企业发展用地问题可以较好地解决。

七是劳动力资源优势。在永城140万人口中,精壮劳力40余万人,且劳动力价格低廉,可利用潜力很大。市内有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一所和各类技术培训学校20余所。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基本能满足各类企业生产的需求。

八是大企业和大项目的带动优势。永城境内现有永煤集团、神火集团和裕东电厂三大企业,其中,永煤集团、神火集团都是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超大型企业,全国500强企业。永煤集团与泰国正大集团、巴西CVRD公司联合投资200亿元人民币的煤化工基地已于2005年启动建设,目前一期50万吨甲醇项目和20万吨二甲醚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正着手实施40万吨醋酸项目。此外,由商丘科源公司和香港企业联合投资6亿元的精铝加工项目一期工程、河南众品食业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的永城众品食业项目、浙江客商计划投资2.4亿元的永薪有色纺织项目、巴西、英国、意大利等侨商计划联合投资13亿元的中国面粉食品商贸城项目、台湾客商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的陶瓷开发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有的已经建成投产,有的正在紧张推进之中。

九是政策优势。永城是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市、城镇化建设优先发展市,2004年3月份,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5个强县扩权的县市之一,在计划、金融、土地、财政等方面均给予了特殊的政策支持。2006年10月,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支持永城发展成为积聚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为抢抓加速发展的新机遇,永城市委、市政府在结合省和商丘市的要求,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加快永城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永城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相关配套政策。

十是投资环境优势。永城人民在近年招商引资工作中已形成一个共识:新朋友,老朋友,走到一起都是好朋友;永城人,外地人,进入永城都是一家人。对重点企业,市政府挂牌保护;投资规模较大的投资商,市政府颁发“永城绿卡”,可享受随时约见各级党政领导,车辆在永城境内一路绿灯等特殊保护。

三、发展状况

在省委和商丘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进一步理清了永城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保证,紧紧围绕建设集聚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这一方向,大力实施农业稳市、工业强市、旅游活市、生态名市、科教兴市发展战略,打造汉兴之地、能源之都、面粉之城、生态之市,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平安、生态、幸福新永城。

在这一思路引领下,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39.9亿元,同比增长11.8%;境内财政总收入实现36.8亿元,增长30%,居全省第一位;财政10.04亿元,增长20.9%,居全省第8位;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46亿元,增长28.7%,为全省第二位。累计完成92亿元,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51.7亿元,增长2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01元,增长17.4%;4688元,增长20.1%;城镇化率34.1%,增加1.6个百分点。被评为全国粮食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中国金融生态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河南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强市、河南省最佳投资城市、河南省对外开放先进市,首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行列。

四、永城名片

四张名片:汉兴之地,能源之都,面粉之城,生态之市

这“四张名片”,是永城的优势、永城的特色、永城的形象。汉兴之地: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仅芒砀山不足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分布汉梁古文 等人文景观29处,有汉梁王墓群、汉高祖斩蛇碑,梁孝王王后墓室规模超过北京;芒砀山文物旅游区是国家“4A”级景区和中北部10省“网民和游客最喜欢的十大超级景区”。能源之都:永城矿产资源丰富,地下储煤面积1000平方公里,储量达50亿吨,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豫鲁苏皖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现有永煤集团、神火集团、裕东电厂等骨干企业,其中永煤、神火两大企业集团已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年产原煤1800万吨。永城还有铁矿、瓷土、花岗岩等17种矿产资源。面粉之城:永城是全国粮油百强市、全省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市;小麦产量常年稳定在7亿公斤以上,面粉加工企业已达1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家,年加工小麦30亿公斤,产品畅销20多个省、市、自治区,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面粉城”。生态之市:就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和绿色反唇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永城建立起健康的自然生态体系、矿区修复与综合利用体系、完善的环境支撑体系、可持续的资源利用体系、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和文明进步的生态社会体系。

五、历史沿革 永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群聚居,周为犬丘,秦置芒、郎、犬丘三县,明帝改犬丘为太丘。晋为酂县,永城原名马甫城,据市志记载,隋大业四、五年间,淮河、汴河流域连遭大水,多数城池被水淹没。六年三月,隋炀帝乘龙舟顺汁河南下,一路上只看见马甫城安然无损,隋炀帝随口说到:“五年水灾毁多城,唯有马甫是永城。皇帝金口玉言,从此马甫城改为永城。永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置县。距今已有1398年的历史。

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途经永城,避雨芒砀山,留下了夫子山和晒书台。秦朝末年,汉刘邦在永城芒砀山斩蛇起义,创立了千年帝业。汉丞相萧何在永城酂城制定中国第一部法典,留下了萧何造律台,造律台上层为商代堆积,下层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

明代著名诗人李先芳,游商丘入永城途中写到:三月轻风麦浪生,黄河岸上晚波平;村原处处垂杨柳,一路青青到永城。

宋代翰林宋玉留下了《过永城》的诗篇:行尽江南数十程,故园风物倍关情;枣花零乱槐阴合,一路清香过永城。

永城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如:明朝诚孝皇后张氏和唐朝为政清廉的朱敬则,以及明末大顺农民军军师宋献策和兵部尚书王三善,明末诗人练贞吉,清朝有大学士李天馥。近代有抗日民族英雄鲁雨亭,全国政协副主席侯镜如等等。东陵大盗孙殿英也是永城人。

1938年5月,日本军队入侵永城,长达7年零4个月。1939年1月,新四军游击队司令彭雪枫建立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永城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现有抗大四分校旧址和新四军游击队司令部旧址。1946年8月,国民党强占永城,1947年共产党解放了永城县城。1948年陈毅、邓小平在永城指挥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在永城陈官庄生擒了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击毙国民党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周恩来总理为永城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题写了纪念碑碑名。1996年10月,永城撤县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