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大事记(中)B

1980年

1980年10月至1981年4月,河南文物研究所由赵会军、丁清贤带队对仰韶村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200平方米。此次发掘弄清了仰韶村遗址中仰韶、龙山文化层叠压关系。

南阳市文管会发掘了方城县独树镇大张庄遗址,遗存介于裴李岗向仰韶过渡时期。

1981年

1981—1982年,国家文物局和郑州市博物馆发掘河南荥阳市青台遗址,遗址属于仰韶文化晚期,发掘面积2700平方米,遗址墓葬内发现的碳化丝织物,是史前考古发掘中发现时代最早、惟一带有色泽的丝织物。

1983年

夏鼐主编《新中国考古发现和研究》一书出版。

1983—1986年,发掘山西垣曲东关遗址,发现9座房址,175座灰坑和7座墓葬,其中的东关一期是晋西南地区仰韶早期遗存的最早发现。

1984年

9月,渑池县委、县政府在首都北京饭店召开“仰韶文化旅游开发座谈会”,邀请侯敏泽、姚雪垠、范曾、黄宗英、吴作人、刘开渠等20余人参加。

1985年

11月6—9日,河南省考古学会和渑池县文管会为纪念仰韶文化遗址发现65周年,举办仰韶文化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153名。会议提出了建立仰韶文化博物馆的建议。会后,论文汇编为《论仰韶文化》一书。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吉林大学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发现了河北易县北福地遗址。1985年、1997年、2003年先后三次发掘,遗址包含有仰韶早期文化类型。

1986年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礼县高寺头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仰韶时期房址3座。

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的蚌壳堆塑龙虎图案

1987年

1987—1988年,发掘了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发现房址8座、基葬200多座,出土文物500多件,最重要的发现是蚌壳堆塑龙虎动物图案。此后,濮阳被中华炎黄研究会授予“中国龙乡”称号。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凉城县墓山遗址。遗址属仰韶中晚期类型。

1989年

发掘了河南汝州洪水庙仰韶文化遗址。

1989年—1990年,郑州文博学院等发掘河南杞县鹿台岗遗址,证明遗存中含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其中仰韶文化遗存属大河村类型。

庙底沟类型花瓣纹彩陶

1991年

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联合发掘了河南邓州市八里岗遗址,此后又于1992年、1994年、1996年,先后进行三次发掘,发掘面积2600平方米,发现了仰韶中期庙底沟类型的聚落遗址。

1991年—1999年,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牵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地质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植物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三门峡文物工作队,县文管会等单位,组成了国内第一个多学科综合考古发掘队,对渑池县南村乡班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1993年

国家文物局考古队培训班发掘了河南郑州西山遗址,到1996年,发掘面积6300多平方米,发现房址200多座,窖穴或灰坑2000多座。其西山城址是最重要的发现。

10月30日至31日,渑池县召开仰韶村遗址保护规划研讨会。中外地质学家、考古专家30余人参加了会议,就仰韶村遗址保护规划提出了许多建议。会后,划定了仰韶村遗址重点保护范围。

1994年

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到仰韶村遗址视察,题词“华夏文明”。

是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陕西临潼零口村发掘了零口遗址。其重要发现是发掘出介于老官台文化和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之间的文化遗存。

1995年

1995年到1996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发掘了凉城县天成乡双古城村石虎山遗址,遗址包含有仰韶晚期类型。

1996年

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0处,其中有河南郑州的西山遗址等。

4—12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与郑州大学考古系联合发掘了河南孟津市妯娌遗址,发掘面积900平方米。遗址发掘主要是墓葬区,发现了20.86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最大墓葬,出土的三件铙形陶器被认为是祭祀重器。发掘表明,妯娌遗址是一处从仰韶文化晚期延续到龙山文化早期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曾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997年

11月,仰韶村遗址断壁保护陈列室主体工程竣工,1998年6月开放。1997年—199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陕县交口遗址,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

1998年

9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地理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到灵宝市北阳平遗址调查,发现北阳平遗址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处古文化遗址,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以铸鼎塬为中心,半径20公里以内,存在仰韶至龙山文化时期遗址40余处。调查工作截至1999年5月。

1998年—1999年,为配合小浪底库区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渑池县南村乡境内的关家遗址和西湾遗址等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截至1999年底,共在黄河小浪底库区钻探发掘30处古遗址和8处墓地,其中仰韶文化遗址发现最多。

1999年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研所联合成立考古队,发掘了河南灵宝北阳平遗址,发掘面积达320平方米。

5—7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研究所,发掘了民和县胡李家遗址,面积2万平方米,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土陶器甚多,其中发现的马标本黄河流域内已知最早的家马。

2000年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研所联合考古队,发掘了河南灵宝铸鼎原附近的北坡遗址,发掘工作持续到2001年,发现了编号为F901的仰韶文化考古中规模最大的房屋基址。

5—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四川汶川县姜维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主要出土“马家窑类型”彩陶,探挖了汉代城墙遗址,认定其中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是黄河上游地区仰韶文化晚期一支进入长江上游一岷江上游地区新的文化类型。

7—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黎城县文物管理所发掘黎城县靳家街村遗址,发现有庙底沟类型陶片及少量石器。

是年秋,北京大学考古系、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对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进行了第七次发掘,发掘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露和清理灰坑和窖穴402座,房屋基址6座,墓葬63座以及一大批陶、石、骨和玉器等人工制品,进行了中晚期聚落和墓葬研究。

2000年—200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峡县文物保管所对老坟岗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发现仰韶中期房址20座、墓葬12座。发现10座石棺墓和墓上积石,在中原地区极为罕见。陶器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平底瓶。

2001年

在河南省渑池县举行仰韶文化发现80周年纪念大会。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河南省副省长贾连朝,考古专家安志敏、刘庆柱,河南省文物局局长常俭传等出席了大会。瑞典驻华公使傅瑞东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3—6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山西临汾市高堆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达3000平方米,遗址含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龙山文化陶寺类型。

3—5月、10月—2002年元月,2005年—2006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河南灵宝西坡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揭露面积1200平方米,发现1座特大型房址、3座大型房址、34座墓葬、2座蓄水池及灰坑等遗物,出土大批文物标本。

6—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陕西靖边县五庄果墚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740平方米,揭露房址21座、灰坑91个、陶窑3座、墓葬3座、群葬坑1座,获得陶器、石器、骨器等各类文物数百件。

巩启明著《仰韶文化》(2002年)

2002年

2—8月,陕西考古研究所、宝鸡市考古队发掘了陕西宝鸡市关桃园遗址,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遗址发掘了灰坑、房址、墓葬100多处,出土陶、石、骨器300余件。出土的一把骨刀将古代先民制造骨石复合工具的历史提前到距今7000年以前。出土的玉环为国内最早玉器之一。

5—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考古专业、三门峡市考古研究所对庙底沟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8万多平方米,发现灰坑和窖穴800多个、陶窑近20座,保存完好的房基10余座、壕沟3条、墓葬1座。

甘肃青海地区开展的西汉水上游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发现遗址98处,分属仰韶至齐家文化各个时期。

2002年—2005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队,对西安市西郊鱼化寨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发掘环壕2条(面积1.5万平方米)、房址107座、灰坑255多个、墓葬127座,出土大量陶、石、骨角器,还出土有各种生产工具、装饰品400多件。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垣曲县上亳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2750平方米,遗存包括仰韶、龙山等时期。遗迹以灰坑为主,有少量仰韶房址和陶窑。

2002年—2004年,陕西西安市半坡博物馆考古队先后两次对半坡遗址保护大厅东、南侧进行发掘,面积140多平方米,文化层2—4米,第一次在半坡遗址发现史家类型和祭祀遗迹,并发现大石砚、砚池和颜料等。

2002—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偃师市灰嘴遗址先后进行了四次发掘,发现窖穴、房基、灰坑、墓葬等多种遗存,属仰韶以至汉代的古遗址,其中的石器加工点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2003年

本年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文物工作站、芮城博物馆在本年春的调查基础上,对寺里—坡头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00余平方米。

8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吉县沟堡考古发掘一处仰韶中晚期遗址,出土一件人面形泥质灰陶,成为该年度全国发现的最重要文物之一。

2003年—200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芮城清凉寺遗址的墓葬区进行了发掘,清理土坑竖穴墓355座,出土陶、石、玉器等丰富遗存,其中有玉璧、玉钺、玉琮等玉石器200余件。

2004年

1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对稷山县位林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60平方米,发现灰坑7座、陶窑1座,出土遗物多为陶片。

5—7月,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文物局对绛县周家庄遗址进行了发掘,实际发掘面积152平方米。2007年—2008年,三单位再次对山西绛县周家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遗存证实本遗址以龙山文化为主,包含仰韶中晚期遗址。2010年9—10月,三单位又一次对该遗址进行了钻探发掘。至2011年,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阳陵考古队对马家湾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近15000平方米,清理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房址、灰坑和战国至唐代墓葬147座。

2004年2005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工作队发掘了安阳市大司空村遗址,遗址属仰韶晚期类型。

2004年—200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了西安市米家崖仰韶晚期遗址,发现灰坑166座,出土大量石骨角牙器和陶器标本。

2004年—201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高陵县杨官寨遗址连续发掘,共发掘约17678平方米,发现房址61座、灰坑947个、壕沟9条、陶窑25座、瓮棺葬43座、墓葬47座、水井5口、灶4个,出土各类文物7200余件。发现器物中镂空人面陶器为一大特色。最重要发现是一处长1945米庙底沟时期聚落环壕。

2005年

3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对新绛县仁美村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有房址11座、灰坑2个,壕沟1条,出土器物类型包括陶器、石器和骨器。

3—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乾县河里范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441平方米。时代属仰韶中晚期和龙山早期。

4—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灵宝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荆山黄帝陵管理所,对灵宝市西坡遗址进行了第五次发掘,发掘面积1360平方米,揭露仰韶文化中期的墓葬22座,首次在仰韶文化中期核心区发现墓地。

6—1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鹤壁市发掘了刘庄村遗址,发掘面积7200平方米,其文化遗存下层为仰韶大司空类型、上层为先商文化墓地。

陕西考古研究所对彬县北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400平方米,发掘出仰韶文化中晚期灰坑107个、房址4座、陶窑1座及大量的陶器、石器和骨器等遗物。

陕西省周原考古队在对七星河流域考古调查后,又对美阳河流域进行了拉网式考古调查,调查遗址26处,其中仰韶时期遗址7处。

2006年

3—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考古研究所、灵宝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又对西坡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发现仰韶文化中晚段大型墓葬2座及其他中小型墓葬10座,出土陶、骨、石、玉等随葬品。

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西平县发现董桥村遗址,遗址面积48万平方米,核心区15万平方米,采集了部分彩陶。该遗址是以仰韶文化为主,兼有龙山、二里头、东周、汉等考古文化的古遗址。

6—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渑池县笃忠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1900平方米,共清理灰坑104个、墓葬2座、灰沟1条,出土文物丰富,以陶器、石器为主,还出土了玉璜、骨簪、骨针等器物。

10月15日至17日,纪念西阴遗址发掘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夏县召开。著名考古学家黄景略、张忠培、严文明,李济先生之子李光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等4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参加了这次以文明起源、纪念李济先生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2006年—2007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郧县郭家道子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有仰韶晚期遗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白河流域进行田野调查,共发现古文化遗址51处,每处均包含仰韶文化遗存。

2006年—2008年,河南省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新郑市唐户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包含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及商周文化等,以裴李岗文化为主,仰韶文化区域约10万平方米。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郧县郭家院遗址进行了2次发掘,发现仰韶晚期和屈家岭文化遗存。

2007年

3月,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延安市文物研究所等对陕西黄陵县周围的上城遗址和赵桌遗址进行了发掘。

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并发现灵宝市晓坞遗址,面积10万平方米,清理发掘仰韶早期墓葬2座,出土遗物丰富。

4—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吉县三教岭遗址,为仰韶早期类型。

7月—2008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邢台市文物管理处、临城县文物局对河北省临城补要村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4300平方米,其中包含仰韶以至汉唐时期遗存。其中仰韶时期发现灰坑与窖穴60个、房基1座、陶窑3座、灰沟6条。

8—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发掘了横山县拓家峁寨山遗址,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现房址12座,灰坑11个,灶坑及火塘15座,出土大量陶器和骨器,其重要发现是4座连接排房。

2007年—200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永年县文物保护管理处联合发掘邓底遗址,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发现灰坑、窖穴、房址、墓葬及石、陶、骨器残件极多,分属新石器以至汉代,其中以新石器时代遗存最为典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南阳市文物研究所对邓州八里岗遗址进行了第十次发掘,发掘面积950平方米,其中仰韶时期房址13座、墓葬55座,随葬品包括陶器、石器和骨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对陕西扶风县案板遗址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发现灰坑、陶窑等多种遗存。最重要发现是7座窑址。遗存包括仰韶晚期以至汉、唐时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郧县庹家湾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017平方米,遗存包括仰韶、龙山和西周三种文化遗存。

2007年—2009年,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发掘了河南淅川县沟湾遗址,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发掘各类遗迹863个(其中房址109座),以仰韶文化遗存为主。发现墓葬80座,均属仰韶时期,出土器物序列清晰,包括了仰韶文化早期晚段到晚段早期的整个时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武汉大学考古系对淅川马岭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9000平方米,发现房址10余座、灰坑225个、墓葬121座,马岭遗址成为当时发现的最完整的后岗一期文化聚落。

2007年9月和2009年4—6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忻州市文管处、岢岚县文化馆联合对窑子坡遗址进行了发掘,共清理灰坑27座、房址4座、墓葬7座。时代为仰韶、龙山、战国以及元代遗存。

2008年

4—10月,武汉大学考古系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郧县青龙泉遗址发掘出仰韶晚期、屈家岭文化等文化遗存。

5—9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区建业壹号城邦小区建设工地考古发掘,发现有仰韶遗址、唐代遗存多种,发掘探方80个,发掘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发掘仰韶时期遗存有:灰坑230个、墓葬30座、瓮棺葬60个(其中单一葬具48个)、房址6座、灰沟1条,出土陶片以仰韶时期为大宗,部分彩陶片甚为精美。

7—9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河南南阳市淅川县吴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410平方米,遗迹包括了仰韶晚期到春秋各时期。共发掘灰坑99个,仰韶房址7座,各时期墓葬13座,各类器物100余件。

7—9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甘肃岷县坪上村与桌坪村等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坪上村开探方14个,计350平方米,清理灰坑4个,出土器物528件;卓坪村开探方8个,发掘面积200平方米,清理灰坑1个,出土器物128件。以上两个遗址出土器物主要为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遗存。

7—10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通辽市民族博物馆等发掘了扎鲁特旗昆都岭遗址,发掘墓葬178座,灰坑13个,出土遗物近千件,其中陶器234件。

9—12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区发现仰韶、商代遗存以至汉、宋墓葬。遗址以仰韶时期遗存最多,发掘灰坑及窖穴共137个、灰沟7条、瓮棺葬6座、房基1座。遗物有陶钵、盆、罐、瓮、小口尖底瓶以及少量的兽骨。推测该处仰韶遗址面积可达7—9万平方米。

2008年—2009年,武汉大学考古系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区所在的湖北郧县店子河遗址进行了发掘,时代为仰韶早期和龙山时期。

2008年—201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淅川县龙山岗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9814平方米,遗址包含仰韶晚期到明清历代遗存,新石器时代遗存丰富,其中仰韶晚期遗存主要有堤防、房址、灰坑、祭祀坑、墓葬、瓮棺葬等。

2008年—201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淅川县龙山岗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3600平方米。遗址包含仰韶、屈家岭等各时期遗存,其中发现的仰韶晚期城址是汉水中上游唯一的新石器时代城址。

2009年

1—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省确山县丁塘村对丁塘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其中仰韶时期灰坑66个、房基2座,并出土部分陶器。

3—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华阴县兴乐坊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发掘,本次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现庙底沟文化时期的灰坑、窑址、墓葬、瓮棺葬等遗迹,出土陶、骨等类器物数百件。兴乐坊是一处仰韶中期大型聚落遗址。

3月—2012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淅川县下寨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6670平方米,发现仰韶时期小型环壕聚落1处、墓葬63座。

4—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发掘了横山县脑海圪堵遗址,发现房址14座、灰坑2座,出土一批陶器、石器和骨器。

7—11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在河北邢台市发掘解村东遗址,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清理灰坑223个、墓葬5座、房屋1座、灰沟5条、密址2座,陶器、石器、铜器、铁器等数百件,分属仰韶、先商等6个时期。

8—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蓝田县新街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达2300平方米,发现房址、灰沟、陶窑等遗迹150余处,发现有圆角方形地面式建筑,板砖和玉制品及制玉工具,出土遗物以仰韶文化晚期为大宗。

9月18至25日,中国.东盟(南宁)国际教育博博览会暨第十三届南宁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渑池县仰韶文化应邀参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南宁市的主要领导、东盟各国的驻南宁领事和三门峡市、渑池县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9—10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芮城县桃花涧和杏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

9—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稷山县郭家枣园遗址,发现房址3座、灰坑147个、陶窑2座、灶坑8座、祭祀坑1座、壕沟8条、墓葬5座,出土器物主要为庙底沟二期遗存。

11月23日,由北京市宣武区文化委员会和河南省渑池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仰韶文化展,在北京第八届宣南文化节亮相,本次文化展持续一周,展出照片、实物千余件。

11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发现并发掘了中沟遗址,面积4万平方米,发掘面积近4000平方米,发现灰坑200个、墓葬16座、灰坑葬9座,并出土部分器物。

2009年—201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华县泉护村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355平方米,发掘庙底沟时期灰坑95个、房址2座、灶3个、陶窑3座、沟1条、墓葬9座,还出土了大量的陶片、陶器、石器和骨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晋中市考古研究所和榆次市文物管理所对晋中市北合流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150平方米,以仰韶时代晚期遗存为主,其中灰坑51座、陶窑2座、房屋4座,出土大量陶器标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郑州市站马屯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勘探面积1.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6000平方米,发现灰坑270余座、土坑墓和瓮棺葬200余座、灰沟18条、房基12座、水井1眼、陶窑1座、陶灶1座、围栏2条。该遗址为仰韶晚期的典型遗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蓝田县新街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房址3座、陶窑9座、灰坑401座、灰沟33条、驴骨坑1座。出土大量生产工具、陶器和装饰品,内中有仰韶时期陶塑艺术品9件,并发现仰韶晚期板砖、龙山早期条形砖及大量的仰韶文晚期玉制品和制玉工具。

2010年

6—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队对杨界沙与大古界及王阳畔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总面积3260平方米,发现有成排分布的房址。

6—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潼关县南寨子遗址进行调查,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主要为庙底沟文化遗存。是关东中部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庙底沟文化聚落,发掘面积692平方米。

8月18日,应瑞典马尔默市政府的邀请,首届仰韶彩陶文化展在瑞典马尔默市开幕,这是仰韶文化发现89年来第一次走出国门,展览由河南省文物局、三门峡市政府、瑞典禾天欧洲集团、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渑池县仰韶村彩陶坊联合举办。中国驻瑞典大使陈明明和三门峡市委书记李文慧一行出席了开幕式。

8—1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中牟县前杨和大李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350平方米,清理灰坑16个、墓葬3座、房基1座、灰沟2条,年代跨度从仰韶中晚期直到明清,其中仰韶晚期遗存发现最为重要。

8—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白水县下河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1100平方米。发现仰韶中期大型房址2座。2012年,又发掘700平方米,发现仰韶时期壕沟1条和房址、墓葬、灰坑等遗存。

9月—2011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南阳市文物研究所对邓州市八里岗遗址进行了第十一次发掘,本次发掘面积1250平方米,共清理出灰坑418座、瓮棺10座、沟20条、陶窑1座、墓葬9座、祭祀坑4座、长方形房屋22座、圆形房屋基槽7座。

10—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队对横山县王圪堵水库移民区的无定河流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古代遗存51处,其中仰韶晚期遗存25处。

10—12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市华润印象城仰韶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清理墓葬52座、灰坑91座,出土仰韶时期器物较为丰富。

11月12日至14日,由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和河南省文化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文物局主办,渑池县委、县政府承办的仰韶文化周活动在河南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仰韶文化周有四大主题:仰韶文化旅游展、仰韶文化旅游推介会、仰韶文化论坛和戏曲演出。

是年,河南淮滨县区域考古调查中,调查面积200平方公里,调查发现仰韶、龙等时期遗址76处。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晋中市文物局、平遥县文物局组成的考古队对平遥县弓村遗址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遗迹主要有灰坑101个,祭祀坑1个,陶窑2座,房址5座。在发掘过程中,出土遗物有大量陶片和石器、动物骨骼、蚌壳等。

平顶山市文物局对宝丰县小店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100平方米,发现各类文化遗存401处,其中仰韶时期遗迹122个(包括房址3处、祭祀遗址1处、灰坑106座、灰沟2条)。

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晋东南浊漳河流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仰韶早中期至龙山时期遗址多处。

2010年—2011年,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对洛阳五女冢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8700平方米,包括仰韶以至汉唐多个文化遗存。

2010年—2012年,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河南淅川县单岗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5500平方米,遗址包含旧石器时代晚期以至清代多个时期文化遗存。

2011年

4—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县文物局对临县郝家坡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100平方米,灰坑26座、灶址1处、瓮棺墓1座,出土器物类型有夹砂陶罐、陶瓮、陶盆、陶缸等。

9月—10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晋中市文物局、晋中市考古研究所、榆次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晋中市榆次区志村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300平方米,清理仰韶晚期灰坑16座,房址1座,出土陶器20余件。

9—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白水县下河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发现灰坑10个、灰沟1条、大型房址3座,出土了一些仰韶中晚期遗物,其中发现仰韶中晚期最大的单体房址面积达364平方米。

10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齐肇业、副所长陈星灿一行到渑池县仰韶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南村仰韶彩陶坊基地考察,就该基地的彩陶制作工艺以及杨拴朝在庙底沟类型彩陶上发现的指印纹饰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给予充分肯定。

仰韶文化发现九十周年纪念大会

11月6日至7日,仰韶文化发现九十周年纪念大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渑池县召开。来自瑞典、德国等国以及中国各高校、考古所的近千名嘉宾及仰韶文化研究方面专家学者等参加了本次盛会。有26位与会代表在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大会发言,2014年出版了研讨会论文集。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淅川县下寨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仰韶聚落面积1万平方米,揭露面积3300平方米。

2011年—2012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市朱寨村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5000平方米,发现有仰韶以至唐宋多时期文化堆积,其中仰韶文化遗存最为丰富,主要有房址、陶窑、墓葬、瓮棺、灰坑、灰沟、灶坑等,并出土有陶、石、骨、蚌器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丹江口库区进行系统考古调查,发现仰韶至汉代遗址37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水北调禹州段考古调查中,发现仰韶至东周遗址26处,其中仰韶遗址3处。

撰稿:史志办 杜建成

声明:本作品系渑池县融媒体中心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法律支持:北京观韬中茂(郑州)律师事务所

更多新闻

10月18日央视《新闻联播》聚焦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 渑池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组验收

第1696期

策 划:马 平 统 筹:韩 鹏

审 核:李 新 编 辑:郑 丹

Hash:0dd42070171b01bbd0c3c5651d34ab5cc25bbb7e

声明:此文由 小黄的本地记录大爆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