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糕粑

黄糕粑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糯米和黄豆。做好的黄糕粑,为一个一个的长方块,外包斑竹笋叶。最早制作黄糕粑的是虾子场,由于它营养丰富,甜美可口,又携带方便,于是逐渐扩展到南白、鸭溪和其他地区。吃的时候,去掉笋叶,将粑切成薄片,便可看到晶莹闪光的糯米粒夹在其中。吃法或炸、或烤、或炒、或熏蒸,都滋润爽口。近年来,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地,都有人慕名前来购买,带回家细细品尝

黄粑,又名黄糕粑,是贵州非常有名且颇有特色的食品。城里人爱吃黄粑,却苦于没有原料、工具,既然难以吃到,所以就把其归为小吃,是用来细细品尝的;在乡间,需要的原料和木甑倒是不缺,但又少有闲暇来做美食,所以一遇农闲,哪家做上一甑黄粑,便平添了几分节日般的喜庆。

在贵州,黄粑不为某地所特有,在各处几乎都可吃到。吃得多了广了,倒也就有了对比———其中以黔北遵义的南白镇黄粑和黔中贵阳的清镇黄粑为佳。前者个头颇大,有如旧时的方枕,按一指宽片片的切开,吃起来实在让人朵颐大快;后者个头见小,约摸一拳大小,更适合于自个儿一“粑”在手,自得其乐的细细品味。

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时间一直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的贵州,还被称作夜郎。据说那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平定孟获,在夜郎国与那黔中洞主作战。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于是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洞主的人马。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你说胜了就胜了吧,可他既不顾穷寇莫追的忌讳,也不顾这帮军士的饭还没吃,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这一追倒也没什么,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本来就没带多少粮草,怎么办呢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只好命将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这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士兵们还以为是军师用来犒劳他们的美味,三下两下便让几甑佳馔见了底。碰巧劳军当地百姓遇到,见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制作,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这不,贵州便又多了这么一道美味———黄粑。

黄粑的原料的确就像小故事中说的那样,极其简单,主要是粘米、糯米和黄豆。但是其制作相当繁杂,耗时也颇长。

以遵义的南白镇黄粑为例,先将洗净的粘米与黄豆打制成混合的米浆,再将糯米洗净,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然后将打制好的米浆与蒸好的糯米饭倒入大木盆中再行混合,其间还可加入少量的红糖。在大木盆中几经搅拌,待米浆中的水分被糯米饭完全吸收,便可将糯米饭搓打成一个个雪白的大饭团了。紧接着,便用清洗并煮制好的老笋壳叶或大竹叶将糯米饭团依次捆扎好,然后便可全部盛入大木甑中加火蒸煮了。

因为蒸制好的黄粑色泽红亮且味甜,所以一直让人误以为黄粑中加入了大量的红糖以着色调味,其实不然,黄粑的黄润与香甜,完全就赖这漫长蒸煮。混合了黄豆浆汁的糯米饭,在密闭的木甑中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和发酵,分解出大量的糖分,而糯米饭的色泽也由白变黄,同时也越发的香糯,黄粑也由此而得名,而这也是黄粑的最大特点——本色本味,包味皆由几出。本色本味是食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这么看来,黄粑也算颇富性情的一道美食。

经过漫长的20个小时,黄粑出锅了,香气透过湿热的竹叶蒸腾而出。趁热剥去竹叶,黄润晶莹的黄粑跃然眼前,糯香、甜香、竹香扑入口鼻又沁入心田,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开。

生在贵州,时时得此美味,真可称“幸”事;若旅经贵州,不能尝此美味,倒要当心成了“憾”事。

除了黄粑,贵州还有这些“必吃粑”|贵阳洋芋粑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帐号

编者按

黔西黄粑火了!

2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乡亲们,向全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在苗族村民赵玉学家,习近平同一家人围坐客厅,边聊家常边制作当地传统节日食品黄粑。总书记亲手用粽叶裹着糯米、黄豆面包好一个黄粑,微笑着对赵玉学一家说:“祝你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黔西黄粑是贵州名小吃,制作工艺历史悠久,也是黔西县过年时家家户户都需要备好的“年货”。“粑粑”是贵州小吃界的“大家族”,在全省各个地区不同种类、不同形状、不同做法的“粑粑”高达20多种,前文提到的黄粑是“家族成员”之一。

在贵州,逢年过节和婚丧喜庆之时,还有许多必做、必吃的“粑粑”。这些“粑粑”,不仅和地方风味有关,还与当地各民族数百年来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有关。

欢迎读者爆料你们家乡独具特色的“粑粑”,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发送至gzrb27@qq.com,请记得留下爆料人姓名与联系电话。

“没有一个土豆能活着离开贵州。”网友们这句玩笑话确实也点出了贵州人的口味偏好。在贵州,人们对洋芋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贵州有良好的洋芋种植条件,其中地处川滇黔交界处的威宁自治县生长着全贵州最好的洋芋。2008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授予威宁“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的称号。贵州人会种洋芋,更会吃洋芋。在贵州,洋芋绝不止100种吃法。洋芋丝、洋芋片、洋芋坨坨等风味小吃横扫大街小巷、美食商城,“洋芋家族”在贵州美食界占有绝对位置。

洋芋粑是省会贵阳特色小吃,吃起来外焦里嫩,香脆可口,有洋芋的清香甜味,不少入黔旅游食客还给它取了个外号叫“黔式土豆泥”。实际上,这个外号和味道无关,而是和做法有关。将洋芋煮熟后,碾成泥状,然后加盐、味精、少量的水和面粉,将其捏成圆形粑粑,下油锅烙,当淡淡的黄色烙到金黄色,那一层焦黄的锅巴透着香脆和淀粉独特的质感,吃的时候再压扁一点,又硬又脆。

贵阳人吃洋芋粑时更喜欢将香辣可口的菜籽油、辣椒面、盐、花椒末等与洋芋结合,吃的时候并不会太辣,更多是赋予了咸香的味道。有些店家也喜欢把洋芋粑从中割开,将辣椒面直接灌进去,这样捧着吃,每一口都能吃到蘸料,很方便。还有些地方喜欢搭配当地的凉拌小菜,如折耳根,酸萝卜、酸莲花白,吃起来外酥里嫩,香脆可口。

随着各地美食街的设立,贵阳洋芋粑的脚步遍布贵州各个地区,在遵义市、安顺市等地区都能吃到原汁原味的贵阳洋芋粑,而在铜仁市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地区,洋芋粑的做法又稍微有些改动,更加符合当地人的口味和吃法。但无论怎么变化,洋芋粑的固定伴侣永远都是贵州辣椒,一口洋芋粑一口辣椒面,这是许多贵州人儿时的回忆和难忘的青春。

栏目策划/向秋樾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秋樾

图/来源于“爽游贵阳”公众号

文字编辑/彭芳蓉

视觉编辑/向秋樾

编审/李缨

除了黄粑,贵州还有这些“必吃粑”|兴仁盒子粑,及松桃油香粑,沿河、德江油粑粑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帐号

编者按

黔西黄粑火了!

2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乡亲们,向全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在苗族村民赵玉学家,习近平同一家人围坐客厅,边聊家常边制作当地传统节日食品黄粑。总书记亲手用粽叶裹着糯米、黄豆面包好一个黄粑,微笑着对赵玉学一家说:“祝你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黔西黄粑是贵州名小吃,制作工艺历史悠久,也是黔西县过年时家家户户都需要备好的“年货”。“粑粑”是贵州小吃界的“大家族”,在全省各个地区不同种类、不同形状、不同做法的“粑粑”高达20多种,前文提到的黄粑是“家族成员”之一。

在贵州,逢年过节和婚丧喜庆之时,还有许多必做、必吃的“粑粑”。这些“粑粑”,不仅和地方风味有关,还与当地各民族数百年来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有关。

欢迎读者爆料你们家乡独具特色的“粑粑”,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发送至gzrb27@qq.com,请记得留下爆料人姓名与联系电话。

兴仁盒子粑

走在黔西南兴仁县的街上,随处可见一种外观金黄的油炸食品,尝上一个,只觉外壳酥脆,里面又糯又软,吃完满口留香,这种小吃名叫盒子粑,发源于兴仁,是当地特色传统美食

盒子粑因用特制的小铁盒烹饪而得名,当地人过早,往往是一碗豆浆稀饭配两个盒子粑加辣,简单吃过后便开启一天的忙碌。

馅大的盒子粑

盒子粑老少皆宜,制作盒子粑的食材也非常简单。选用黄豆、大米、鲜肉、葱等原材料,把黄豆大米按照比例进行调配,先将一定比例的米浆兑好,将锅里的油烧涨,控制火候,然后把米浆舀在油炸的铁盒子里。铁盒子大约深4厘米左右,刚开始舀到铁盒子里的米浆大约要盖过2厘米左右,然后把鲜猪肉丝与葱花、胡椒粉、酱油、盐等佐料拌匀,适量放入铁盒子里,然后再舀米浆铺上,放进油锅里,直到金黄色,油炸两分钟左右成熟,便可以出锅。

炸好的盒子粑

刚炸好的盒子粑外酥内软,油而不腻,馅心鲜嫩适口,咸淡适中,金黄的外衣包裹丰富的味道,肉香、葱香盈满口腔,久久不散,让人难以忘怀。

铜仁松桃油香

实际上,兴仁盒子粑在铜仁松桃、德江沿河等县区也留下了足迹,只不过叫法不同。在松桃,这种用特制盒子油炸出来的粑粑叫做“油香粑”,沿河、德江等县区则称为“油粑粑”或者“马泡”。与兴仁盒子粑唯一不同的是,铜仁的粑粑馅料大多是素食,比如酸菜海椒面、豆腐等,而兴仁盒子粑的馅料基本上要用到鲜猪肉,以荤为主。馅料不同也让“本是同根生”的粑粑在味道上略有不同,但吃起来都是口感香脆,糯香纯正。

铜仁地区马泡

无论是盒子粑还是油香粑,它们都慢慢地从地方特色小吃变成人们关于乡愁记忆的一部分,也总是能在沉睡的早晨和倦怠的夜晚唤醒人们的味蕾和极具烟火气息的生活。

栏目策划/向秋樾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秋樾

图/来源于中国西南公众号

文字编辑/曹雯

视觉编辑/向秋樾

编审/李缨

从大境门到“雪如意”黄糕:囫囵吞“糕”百吃不厌

游冬奥之城历大好河山

河北文化旅游

河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

《从大境门到“雪如意”》

带您打卡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

美景访古迹赏非遗

美食戏冰雪

饱览塞外风光感受魅力张垣

第四十九集——黄糕

糕在张家口地区

是一种很普遍的美食

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黍米糕

而唯独蔚县的糕名声大噪

这和蔚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关

《蔚县志》记载

“蔚州山高旱寒,

无他奇产若黍稷之可为”

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

造就品质上乘的黍子

磨成面粉加工而成的黄糕

色泽金黄口感弹软

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

制作黄糕时

黍子磨面用水和好上锅蒸

蒸熟后放盆里

用手蘸冷水猛搋

在蔚县有“搋黄糕

越搋越筋道”的谚语

吃黄糕时也颇有讲究

铲一块黄糕放进菜碗中

用筷子拌成块儿

吃时嚼菜不嚼糕

囫囵吞下不能细嚼慢咽

听着黄糕在嗓子眼咕咚下落

胃里难以言说的妥帖舒坦

黄糕吃起来香甜可口

筋道耐饿

除了黄糕泡菜

当地人还制作油炸糕糕饼子等

蔚县人把美好的祈求与祝愿

寄托在糕上

形成了丰富的“糕文化”

小儿过生日

“炸糕圆又圆,长大中状元”

闺女出嫁

“安棚饸粩起轿糕,公公婆婆都不刁”

美好的寓意蕴含在美食中

回味悠长百吃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