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圣母庙

九江圣母庙

九江圣母庙位于河北省武安市管陶乡管陶村北,始建于元代,坐北朝南,建筑布局为回字形,主体建筑位于中心位置,四周为配殿,共有殿宇14座,总占地面积近一千余平方米。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九江圣母庙

地理位置:河北省武安市

占地面积:约 1000 m²

始建年代:元代

邯郸道教建筑代表:娲皇宫、九江圣母庙、城隍庙、吕仙祠、玉皇阁

邯郸特殊的地形、地理位置以及道教风水学说等因素,这些对于邯郸道教建筑的选址有着很深的影响。其次,由于邯郸道教建筑随着道教发展需求的变化,道教逐渐的民间化,为了民众可以更加方便祭拜神灵,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镇道教建筑。

道教建筑选址、布点的要求,不外乎三种功能:静修(包括炼丹)、祀神以及弘道。中国秦汉以来,道术之士往往选择深山幽谷静修,如张道陵、葛洪等人无不将隐居修仙或者炼丹之所选择在名山奇洞之中。青城山是汉末张道陵修道和创教的地方,并在此布设道教宫观,山下还有长生宫、建福宫等道教宫观,这些道教宫观大多选址在山奇水秀的风水宝地。祭祀的道教宫观大多选址在名山之麓或山顶,如岱庙建于泰山南麓,娲皇宫建于凤凰山山腰处。唐、宋、元之后,道教人士更有意与皇权结合,借以弘扬道教,于是道教建筑开始在都府城镇建造,全真道的十方丛林便是如此。

成都青羊宫北京白云观等,就是选址于城镇的道教建筑的代表。总体上来说,邯郸地区道教建筑选址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道教建筑各有其自身特点,可以分为山林型道教建筑与城镇型道教建筑。

山林型道教建筑

在邯郸地区道教建筑的选址上,道士们将山林作为道教建筑的首选之地。邯郸涉县娲皇宫,就是山林道教建筑的典型代表。娲皇宫位于涉县西北 10 公里的凤凰山(古中皇山)上,是全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相传是当时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处,被誉为“华夏祖庙”,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林间葱郁,流水环绕,景色优美,被称为“天造地设之境”,十分符合修道者对修身场所的追求。根据碑文记载,娲皇宫最早建于汉文帝时期,初建时期,娲皇宫规模很小,仅有“神庙三楹”,后来历经 1400 多年历朝历代的修建,已经形成了占地 1.5 万多平方米的道教建筑群。

在道教的传说中山林是仙人在人间的游玩之地,是天与地的交汇之处,道教建筑建于其中可以方便修道者与神灵沟通。其次,幽深的自然环境给修道者营造了一种神仙圣境的氛围,是一种清心修仙的宁静环境,同时也是绝佳的修仙风水宝地,因此,道教建筑首选建于山林之中。如著名的湖北武当山道教道场、四川都江堰青城山道教道场、河北邯郸涉县娲皇宫道教宫观等等,都是选址于大山之中的典型代表。

山林中的道教建筑还可根据其选址位置分为山顶和山间两种。除了娲皇宫是之外,另一处位于山林的道教建筑就是位于邯郸西北、我国最早的武当山古武当山(也称北武当山)之上的真武庙。古武当山位于邯郸市武安市西北的太行山深处,真武庙位于武当山的北顶之上,海拔 1400 米,依自然山势而建,坐西北面朝东南,一共有上、中、下三座院落组成,古建筑主要由真武殿、拜殿以及山门组成。北顶的真武庙为上庙,与上庙相对应的是位于山脚下的下庙,下庙坐北朝南,正殿由真武殿、药王殿菩萨殿组成,东配殿为碧霞元君殿,西殿,山门等。

九江圣母庙也是邯郸山林道教建筑的代表。九江圣母庙位于武安市管陶乡馆陶村北 200 米处野峪河北岸的山坡上,坐北朝南,掩于山林之中,山坡下有一条甬道通向庙宇。九江圣母庙始建于元代,于清代重修,呈回字形布局,共有殿宇14 座,计 45 间,建筑面积约为 1000 平方米。九江圣母地处南洺河东岸,野峪河北岸的山坡上,最开始是专为镇水患而建,它既是邯郸市山林道教建筑的代表,同时也是水湖两岸道教建筑的代表。此外东周庄云霄观,位于武安市北安庄乡东周庄村北 1 公里处的栗山上,海拔 257 米,整个建筑群坐落在栗山山顶之上。

城镇型道教建筑

邯郸山林型道教建筑主要是道士们静修(炼丹)的场所,而祀神和弘道则更加注重道与民的联系,所以邯郸地区这种功能的道教建筑选址多会选择在靠近人口聚集的城镇、城市近郊或周边的村落之中,从而满足道众和群众祈神拜神以及传道的目的。

邯郸自早期太平道产生开始,就受到太平道的影响,在曹魏时期,更是一度成为北方的道教中心,道教的各种流派都在邯郸有传播。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金元时期,道教作为统治者巩固政权的手段,开始在城镇中出现大量的道教宫观。

到了明清时期开始,由于统治者政策的变化,邯郸市道教开始逐渐走向民间化,并且在民间开始迅速发展起来,道教建筑也开始选址在城郊和周边的村落。道教文化也逐渐吸收和融合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形成了独具邯郸地域性特色的道教文化。道教祭祀的神灵中不仅仅只有道教神话中的正统神仙,还出现了如真武大帝、关帝、碧霞元君、九江圣母、龙王等大量的民俗神仙,并且这些神灵得到了大量群众的认可,在人口聚集的城镇、城郊以及周边村落出现了大量的关帝庙、龙王庙、城隍庙、碧霞元君庙、真武庙、财神庙等民俗神庙。这些庙宇的选址与民间文化和道教传播的需求有着重要的关系。

邯郸的道教建筑选址建在城镇的不甚繁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道教建筑有:

(1)武安城隍庙:城隍庙位于武安市城区武安镇庙路街西端门牌 14 号,武安城隍庙为明代建筑遗存。据记载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是统治者行政教育的活动场所。城隍庙建筑北朝南,为南北中轴线对称建筑,原建筑有戏楼、大门、二门、拜殿、中殿、寝殿,均建于中轴线上,中轴线两侧建有东西厢房和钟鼓楼,占地面积为 6000 平方米,距今已经有 600 多年的悠久历史。城隍庙经过几百年无数次的地震和水灾,现仅存拜殿、中殿、寝殿三座建筑,建筑面积 1100 平方米。武安城隍庙是北方民族文化的产物,是榫卯结构木构建筑的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黄粱梦吕仙祠:吕仙祠位于邯郸市北郊 10 公里黄粱梦镇黄粱梦村东南部,根据历史文献和历代维修碑刻记载,唐末宋初时期已有祠宇。现存的吕仙祠为明代嘉靖二十八年(1549 年)重建,清代续修的古建筑群。黄梁梦吕仙祠为供奉吕洞宾等八仙为主的全真教道观。吕仙祠建于黄粱梦村,正对村子的活动场所,整个建筑群与民居相邻而建,完全融合在古镇之中,成为片区中心。

(3)纸坊玉皇阁:纸坊玉皇阁位于峰峰矿区临水镇东、西纸坊村之间,滏阳河北岸。玉皇阁为祭祀玉帝而建。玉皇阁始建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1567-1573年)。玉皇阁为砖石仿木结构建筑,俗称无梁阁。玉皇阁分为上下两层建筑组成,下层为阁,阁上建玉皇殿,统称玉皇阁。纸坊村由于靠近香火十分鼎盛的响堂山石窟,信中对香烛福礼的需求十分庞大,所以不断有人在此地定居、摆摊设点,因此纸坊村的信徒十分众多,玉皇阁也在后来随之产生,属于该村的民间宗教建筑。

阁平面为长方形,坐北朝南,石结构。玉皇殿位于阁顶部中心位置,平面呈回廊形,墙体为青石包砌。玉皇阁是我国历史上明代保存下来的较为完好的砖结构楼阁,为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曾先后两次考察玉皇阁,给予了玉皇阁极高的评价,称玉皇阁为“江北第一阁”。

每逢道教节日,周围的村民信众都会在此地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除此之外,邯郸地区还有大量位于村落以及城市周边的道教建筑,多为纪念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人物或当地的民俗神仙,形制不是很大,如常乐村龙王庙、磁县磁州城隍庙、柏林后土行宫峰峰矿区嘉应灵慧庙等等,都是位于村落中,与周围居民联系十分紧密的道教小型建筑;也有少数规模较大,与信众居民联系较为紧密的,祭祀道教正统神仙的道教建筑,如邯郸黄粱梦吕仙祠、涉县更乐大庙、邯郸县西望庄老爷庙、峰峰矿区义井龙王庙等等。

由于邯郸的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很多的道教建筑选址都不可能完全按照理想的风水学选址模式去选择道教建筑的地址,但是在选址时,对基址的风水勘察都是十分重视的,尽可能的符合风水学选址要求。例如在黄粱梦吕先祠,有了流水与良好的环境,但是缺少了“山”势,于是人们在后院中加入了一座假山,来使之达到完美;还比如在九江圣母庙的选址中,九江圣母庙坐落在上脚下,周围环境良好,但是无流水或者河流,缺少了“水”,为了弥补这一缺处,人们在九江圣母庙前开凿了一条沟渠,引入流水,以达到风水学上选址的完美。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晋祠圣母殿的圣母和九龙庙的奶奶是姐妹,还有一个圣母出游的故事

我是蜗牛历史

相传,晋祠圣母殿中的圣母和古城营村(晋阳古城遗址)九龙庙中的奶奶是姐妹。圣母居长是姐姐,九龙奶奶最小,是九妹。

她们的娘家在后山的一个小村庄,土地贫瘠靠天吃饭,一年也打不下多少粮食,所以家境甚是贫穷。

母亲操劳家务十分辛苦,加之生孩子多,终年面黄肌瘦,养下九妹后,不久便得了一场大病,最后抛下丈夫和儿女离开了人世。

母亲去世后家境更不好过,吃了上顿愁下顿,父亲忙里又忙外,一次砍柴中从树上摔下断了左腿成成了瘸子,煎熬的日子比黄连还苦。

姐姐虽是山庄农家女,但长得端庄淑范,从小就很懂事,自母亲死后更是洗涮做饭、缝连补裰,不知不觉将家庭的担子挑了一大半。

九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虽然聪颖但顽劣异常,长到12岁了还不肯帮家里干一点活,每日不是和东家的孩子上树掏鸟,就是和西家的孩子下沟游逛。

有一次过母亲的忌日,九妹竟把准备贡品的馍馍全偷出去分给了小伙伴,气得姐姐拿上帚边打边骂:“…将来你要能成个气候,我头朝后见你!”

姐姐长大成人以后,出落得更加美貌超群,被西周武王姬发看中接进宫中,生下成王姬诵和小儿子唐叔虞,成为无比显贵的皇太后。

后来人们在唐叔虞封地范围内的晋祠盖起了圣母殿供奉其母,姐姐成了人人敬仰的神仙。

九妹及笄之后看中了南北朝时期一位草莽英雄,成了高欢的结发之妻。高欢后来执掌兵权,人居晋阳造控东魏政权,其子高洋又篡位当了皇帝。九妹当了皇太后,周济穷苦、扶助子孙管理国事,死后成神屡屡显灵为人治病疗疾,在九龙庙中享受人间香火。

姐妹二人成神后的庙宇近在咫尺,姐姐怀恋旧时情分,每年农历七月十一九龙庙会总要去看望妹妹。

姐妹二人在九龙庙聚会数日,看戏观剧、享受供品,叙谈别来之情,好不亲热。

老百姓抬晋祠圣母像出行至九龙庙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进庙门必须头朝后脊背先进,这是姐姐圣母当初夸口太大,说过“………头朝后见你”的话,

有一年九龙庙赶会,抬晋祠圣母像的年轻后生们起哄,进庙门时故意不转身,想看看究竟咋样。神舆刚进中门,两边的轿杆“吱!吱”作响,继而断为

后生们还不停步要硬抬神舆进庙,未行几步突然一个个肚疼难忍,后生们尝到苦头方才作罢,赶紧焚香祷告求神宽恕。

“圣母出游”的习俗延至抗日战争前夕。当初随口说出的一句恨铁不成钢之语,千百年后竟成了一条约定俗成、不可更改的死规

最后想说,好人终有好报!心里装着百姓、百姓就能让他千古留名。坏事干尽,百姓也能让他臭名远扬!普通人虽然影响力不大,但是向心向善能让自己活得更轻松、坦荡!

我是蜗牛读历史!慢慢读才能读得明白!跟着“历史”去读中国,领悟先人的智慧和生活百态。【结语】我的读者里卧虎藏龙,评论比故事更精彩,欢迎分享您的观点。您的点赞、评论、分享、转发,都是对我们莫大的支持!关注我,下一篇文章内容更精彩,期待您的阅读想了解更多历史,快来关注我吧!

举报/反馈

汪岩 | 杨家沟紫荆山九天圣母庙碑记

杨家沟紫荆山九天圣母庙碑记

杨家沟者,城关腹地,襟带君山于侧,俯瞰南峪于前。山势如龙,蜿蜒不断;水姿似带,聚气藏风;山朝水聚于酾珠之地,建庙修德于龙脊之颠。

天圣母者,九天玄女也。佐三清,高居九天之上;师黄帝,执掌天机之法。着彩服,经管造化生育;乘彩凤,专扶应命英雄;驾祥云,为线香业祖师。

杨家沟紫荆山九天圣母庙,北魏太武立庙,万历咸丰重修。方圆十丈,圣教常垂于信众;面阔三间,慈恩覃敷于黔黎。山门青砖拱券,外有悬壁劈立,山泽纵横;主殿抱厦飞檐,内座玄妙玉女,太一元君。千年古柏青龙髯,神姿炫耀于宁远;虬身宛转云光黏,灵感沐泽乎黎庶。庙内原存大明法钟,毁于文革之乱;殿前现有功德华鲸,铸于乙酉之年;贵官长者,目睹旧庙倾圮,志切营修;信士仁人,致力鸠工庀材,募化诚虔。新建存古貌,天意惠吉,栉风沐雨,灵光荫注于十方;重修展新颜,人心向善,效圣希贤,恩泽敷锡于万民。善闻圣母有灵,拨云降福,数载无暴雨之肆,经年无泥流之灾;袪病禳福,使其箕裘永续。化被乡邦,方得昭代比隆。

呜呼噫嘻,乡民得世代之教化,幸哉!合千百人之善心;乐矣!圣母有灵,黎众敬而向善,善而得贵、得福、得智;故方圆十里,乡风淳朴,人才辈出也。敬奉而书,用勒诸石,庶几圣母灵绩弥著,今人福泽昌隆,后代自勉为善也。

丙申孟夏吉日,石泉斋主人汪岩奉撰,弘甫居士赵春圃恭书,韩书祥勒石,杨军林敬立。

作者介绍

汪岩,男,汉族,生于1982年,甘肃武山人。业余爱好写作,尤善律诗。现为天水作家协会会员,天水市诗词协会会员。散文、诗歌、小说发表于《甘肃诗词》、《中国闪小说》、《太山词刊》、《巴彦淖尔诗词》、《天水日报》、《天水晚报》、《石友》、《春芽儿童文学》、《甘肃新农村报道》等报刊杂志。作品曾在第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永远的晋绥”全国诗联大奖赛、2015年“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放歌苏州城”全国诗歌征文、第三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美丽中国?第二届全国旅游诗词大赛等多项全国性文学赛事中获奖。与吉晓武、龙占福、丁维刚共同创办了纯文学刊物《几分钟诗刊》。

心在江湖

xinzaijianghu666

QQ664103863

力推原创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