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包油条

糯米包油条又叫糍饭团,香黏的糯米裹上酥脆的油条,十分好吃。

糯米,北方人不经常吃,其实做起来和蒸大米饭一样,先淘米,然后加水,用热水,糯米易熟而且更黏香。但糯米不吸水,只要让水面刚没过糯米就好,千万不能放多。放在微波炉里,普通蒸米饭的火力20~25分钟就可以啦。糯米性温,有滋补作用,尤其对腹泻病人有很好的疗效。趁热把糯米盛出来,把干净的小手绢在冷水中浸湿,这样平铺在托盘上,把糯米均匀摊在上面,不能太厚,如果糯米做的不是很黏,您可以在上面放一块保鲜膜,用擀面杖压一下。之后把油条一折,裹点白砂糖,放在糯米上。拎起手绢的一角开始卷,边卷边用力压,最后把两端叠起来再用力卷一下。打开来,白白胖胖的糯米卷就做好啦!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在里面加上自己喜欢的小菜,甜咸交错更是美味!

武汉多了一条地道民俗小吃街,老通城豆皮、蔡林记热干面,藕汤和糯米包油条全都有

楚天都市报官方帐号

楚天都市报4月21日讯(记者曹磊 摄影记者李辉)老通城豆皮、华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今天上午,武汉首义园美食文化街重新开张,武汉名小吃齐聚。更有中国著名面点大师虞东海、方元法等领衔打造的“汉味小吃宴”,捏制的寿桃、金鱼、天鹅等面点活灵活现,吸引了不少食客围观拍照。

今年72岁的吴爹爹,专程从汉阳赶到了美食街上,来到了虞大师的门店前,点了一碗鱼糊汤粉,边吃边跟身边人推荐。“还是当年那个味道,大师做出来的东西,口味确实不一样。”

在现场,记者看到琳琅满目的各类汉派小吃令人目不暇接,更有中国手指画、中国蝶艺、湖北大鼓、汉派面塑、武汉糖画等“非遗”表演热闹非凡。在“非遗”表演区域,湖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付群刚也携弟子来到了现场,倾情演绎的湖北大鼓《聚宝盆》、《三婿拜寿》、《丰收场上》等节目获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湖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朱波用手指沾上颜料后,涂涂抹抹、勾勾画画,不一会儿一幅黑白山水画就在宫廷绢扇上展现出来。

原来,首义园美食街曾在2006年开街,汇聚了何嫂糯米包油条四季美汤包五芳斋汤圆等众多地道武汉小吃,后期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渐渐没落。“这次首义园美食街重新亮相,将以黄鹤楼红楼景区为依托,更全面的展现汉派小吃。”武汉餐饮业协会相关人士说。

首义园美食文化街负责人介绍,全新打造的首义园美食文化街主要以豆皮、汤包、热干面面窝、包坨、牛肉粉等这些经典汉味小吃为主要特色,为了将其打造成“黄鹤楼下汉味第一街”,他们不仅请来了小吃和餐饮界的大咖们亲自把关坐镇,还在美食街里融入了老武昌城山南片区的历史典故、文化遗迹名人轶事等历史文化,让人们在品味地道汉味小吃的同时,还能感受和发现身边的老武汉历史。

贵州贞丰糯米饭,糯米十分软糯,味道爽口,油而不腻!

美食领域创作者

贞丰糯米饭是源自于贵州贞丰县的特色小吃,制作起来并不复杂,就是将糯米饭再配以肉类和各种小菜做成,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贞丰糯米饭色香味俱全,而且糯米十分软糯且味道爽口,非常受黔西南人及外来游客们的喜爱,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如今在贵州小吃中非常受欢迎。贵州种植糯稻的历史由来已久,而贵州的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又喜欢以糯米为食,于是贵州人便逐渐形成了吃糯米的习惯。贵州贞丰糯米饭,糯米十分软糯,味道爽口,油而不腻,你吃过吗?

贵州人对糯米饭称得上是爱到了骨子里,不论城市乡村,只要有人烟的地方就会有糯米饭的香味。贞丰糯米饭是一种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已是颇有名气的地方风味小吃。选用上等糯米,先将糯米用冷水泡透,经两次焖蒸,用现火现炼的猪油炒好装铁锅内,文火保温待用,经数十道工序,要吃的时候,上碗时,切肉成薄片盖糯米饭上食用。贞丰糯米饭,米香肉酥,油而不腻,色彩美观,味道爽口,堪称贵州独特的传统美食。糯米虽经猪油拌过,却丝毫不腻,口感变得更加香滑软糯。小火慢慢加热烘烤,锅底会产生一层金黄酥脆、焦香诱人的锅巴。

贞丰糯米饭的制作工艺有一定讲究,主要是原材料的选择上,糯米一定要选择当地优质精糯米,然后用簸干扬净米中的渣子,就可以放一边待用了,小时候贞丰县的大街上,大概是这么一个画面,小贩挑着扁担,一边用铁锅装着糯米饭然后用文火加热保温,另一边的框里放着精选瘦肉、特制的胡辣椒面、酸菜折耳根等,当客人要买的时候配齐即可食用。

糯米是贵州人最爱吃的食物之一,在贵州人的餐桌上,要是没有一道风味浓郁的糯食,那就绝对会少一分精彩。如今每当提及油糯米饭就大发感慨,回味不已,贞丰糯米饭已成为贵州特色小吃中有一定地位的美味小吃,影响力度已逐步扩大,在贵阳昆明等地以其独特的风味赢得了越来越多顾客的青睐。虽然贵州每个地方的人都觉得自己家乡的糯米饭最诱人,但是只要一提到贞丰糯米饭,很多人还是得心甘情愿地竖个大拇指。小伙伴们,贵州贞丰糯米饭,糯米十分软糯,味道爽口,油而不腻,你吃过吗?

江永:油炸糯米粿 留住乡愁味

红网官方帐号

桃川镇居民在制作糯米粿。

红网时刻永州12月10日讯(通讯员 陈健林)冬至临近,在江永县桃川镇老街,居民开始手工制作糯米粿。糯米粿是瑶族群众的传统小吃,冬至临近,桃川镇大街小巷弥漫着粿子的香味,这里的居民忙着炸粿子备年货,手工制作糯米粿留住了乡愁味,满满都是“老桃川”的味道。

章年华、何戊姣夫妇把冷却之后的糯米粿装袋。

长沙冷水滩有几个客户明天要300斤糯米粿,今天请了三个工人帮我炸粿子。”12月10日,家住桃川街上的章年华、何戊姣夫妇开心的和工人们和面、撒芝麻、切割、编花,等粿子初具规模,就拿到油锅里进行翻炸。房屋里弥漫着菜籽油的香味,不一会儿热腾腾的粿子就出锅了。

章年华、何戊姣夫妇从事糯米粿制作有20多年了,是当地有名的糯米粿制作大户,做出来的果子无论是外形、色泽还是口感都是恰到好处,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每年要用掉4000公斤糯米。章年华说,炸糯米粿的油温要掌握好,大概炸15分钟,炸成金黄色就可以出锅了,冷却之后就可以包装。

糯米粿是江永瑶族群众过新年必备的传统美食,也是新年期间招待客人的必需品。生活在桃川镇上的居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糯米粿。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揉成团,用擀面杖将其擀成圆形大饼,将其切、剪成长条,做成各种形状放入油锅里炸成金黄即可。居民们根据祖传秘方做出来的粿子又香又脆,备受称赞。咬一口炸果子,嘎嘣脆响,唇齿生香。

近年来,桃川糯米粿这一传统小吃开始走上大市场,数百家手工作坊应运而生。每年要耗费糯米在300多吨,产品远销到深圳、长沙等地。